• 东莞市生态用地对城市热环境的调节作用分析
    作者:刘永林,江吉平,吴非,岑敏仪
    摘要:东莞市城镇开发格局经过多年的分散化发展,国土空间开发强度高,景观格局呈现出破碎、分散、无序的状态,生态调节功能逐步减弱,城市“热岛”不断增加,需要深入分析生态用地对城市热环境的调节功能,用以指导今后优化调整国土空间规划策略。本文采用TIRS10-SC 算法反演地表温度,以及计算景观面积比例(PLAND)、景观形状指数(LSI)、平均邻近指数(CONTIG_MN)等三种主要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010-2020年东莞市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温度、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等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相关关系,揭示生态用地对城市热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大量的农用地和水域转化为建设用地,导致全市生态用地整体减少了9.9%,城镇开发建设行为不断地侵占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对生态环境及粮食安全造成较大的潜在风险。(2)随着生态用地快速减少,全市大部分地区的地表温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生态用地以及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过渡地带更为明显。(3)PLAND、CONTIG_MN两种景观指数与建设用地地表温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LSI指数则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当生态用地面积占比越高,形状越规则,连通性越好,地块越集聚时,建设用地地表温度越低。(4)东莞市生态用地景观格局越来越支离破碎,生态用地对城市热环境的缓释作用逐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强。本文揭示了东莞市生态用地对城市热环境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但是随着生态用地减少以及景观格局破碎化发展,这种调节作用正在逐步减弱,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用地连片化和扩大化打造,增强生态用地调节作用。

  • 自然要素对国土空间开发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以黄石市为例
    作者:陈青 熊娟
    摘要:黄石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山水文化名城。本文对黄石市的气候变化、水土资源、自然灾害等自然要素本底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关分析结果,找出其优势与短板,发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可能的风险,研究其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影响,提出与黄石市未来发展趋势相适应、国土空间开发相协调的对策建议,为《黄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科学编制提供数据支撑。

  • 深圳市规划引领实施新模式探索——以龙岗区公共配套设施为试点
    作者:倪明 柯水松 宋宁 张鸿雁 晏晶晶
    摘要:为落实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要求,推动公共配套设施有序实施、快速落地是深圳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公共设施供需矛盾突出,规划引领、计划统筹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加强规划到实施的动态传导,提升规划引领作用。基于此,本文以龙岗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为试点,通过“三个提前,一个基础”探索规划引领实施新模式,加强规划引领和计划统筹,实现项目从规划到实施的有序衔接、高效落地,以期能促进深圳市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助力深圳改革提速。

  • 城市快速路沿线的空间景观研究及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以常州市中吴大道为例
    作者:钱舒皓 屠泳博
    摘要:街道是城市风貌最为主要的展示空间,快速路作为城市区域间联通的主要通道,在带动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的同时,还承担着城市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功能,快速路车行交通为主的特征也带来街道景观研究的不同视角,本文以车行视角下的街道景观及其对应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筑高度、贴线率、界面材质、建筑体量的空间元素与街道景观的内在联系,探寻优美的街道景观背后蕴含的空间形态模式,并结合具体项目,提出基于街道景观的城市设计控制方法。

  • 规划视角的城市安全韧性思考
    作者:梁媛媛
    摘要:近几年国内外城市在规划方面开始对“韧性”问题加以关注,现有针对城市韧性的研究方面并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为推进我国城市安全韧性的建设,对全球代表性的城市案例进行了对比得出,城市安全韧性的构建在不同制度背景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核心在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城市安全韧性建设模式为国家统合型,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制度环境,同时也能够吸取其他国家和城市的优良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本文对规划视角的城市安全韧性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策略。

  • 乡村文化旅游背景下滨水空间公共服务设施改造——以倪梁村为例
    作者:吕雁飞 卢群 许译文 张鑫辰
    摘要:目的:对乡村滨水空间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改造设计,在运用艺术手法建设的过程中,同时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深度挖掘和助推。 方法:通过加强美化农村滨水基础设施建设,以文化艺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从而吸引和影响更多人群。 结果:将乡村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设计中,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新思想新思路。

  • 健康社区导向下沈阳市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魁星住区为例
    作者:孟繁毅 赵钧
    摘要:在健康城市的建设中,健康社区发挥着细胞工程的作用。针对城市高密度社区公共空间普遍存在数量少、使用程度高、功能单一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健康社区的相关理论和指标梳理和分析,结合建成环境提升、社区文化营造、健康理念注入三个路径。以沈阳市大东区魁星社区为例进行更新设计研究,为社区更新的理论是实践提供帮助与思考。

  • 浅析城市桥下空间利用研究——以广州海珠区为例
    作者:陈桂玲
    摘要:桥下空间作为城市桥梁的附属空间,具有交通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属性,对城市景观、生态功能和城市活力有着较强的影响作用。在城市更新规划中类似桥下剩余空间也是最有潜力可挖掘的部分,因此,本文对广州海珠区范围内的桥下空间进行实地踏勘调研和开展建成环境的使用评价收集,对桥下空间的利用现状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其空间所形成的动因以及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桥下空间利用的价值与意义,希望为城市桥下空间的功能开发与治理实践探索新思路。

  •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规划研究——以阳江市阳东区东城镇乡村振兴规划实践为例
    作者:徐旭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针对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解决方式,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对于我国农村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以空间优化、产业创新、用地统筹多工具、组合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各城市乡村区域需不断提规划建设水平,继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用地规划,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创新产业发展,提高自治能力;充分挖掘乡土文化价值;促进产业振兴,带动人才回流,以协调乡村振兴和乡村规划相向而行。

  •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探究
    作者:王强 李雪华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为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相关人员务必要加强风景园林的整体规划工作,确保在规划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科学环保的模式,实现生态规划的有效性,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基于此,首先,阐述了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理念和基本原则;其次,分析了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具体案例和应用分析。

  • 1... << 3456789101112 >> 1515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