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本社资讯

让城市微改造焕活老城生机

2020年08月28日 17:05:18

通过运用“微改造”的方式,对涉及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的老旧城区,在做好改造范围内历史建筑和文脉肌理保护之际,因地制宜将历史街区活化,实现其在当代的实用性,让老建筑、老街区真正具有生命力……

文/王克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0%,城市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满足城市居民对良好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的追求,是目前城市治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城市精细化治理理念的倡导下,一种工程量小、耗资少、见效快的“微改造”应时而生。

所谓“微改造”,即在维持现有建筑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保留修缮,以及整治改善、保护加活化,完善基础设施等办法实施的更新方式。可见,“微改造”是城市对抗发展不适的一种柔性方式,它强调的不是大拆大建,而是以修缮提升为主的改造方式,目的是通过综合整治营造人性化、品质化、与时俱进的城市生活环境。

对城市进行“微改造”,要围绕抓住城市发展痛点、延续城市历史传承、实现多方共赢等方面来推进,切实擦亮城市容貌、焕发城市新活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补齐设施短板 解决老旧城区痛点

新城区在突飞猛进崛起之际,老旧城区发展逐渐落后,突出表现为环境脏乱、设施老旧、绿化率低、管线老化、消防安保不过关、私搭乱建严重、建筑老龄化与人口老龄化并重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大拆大建显然不实际,只有通过“微改造”,对老旧城区街道、公园、社区等公共场所进行人性化的改造,更新衰老落后的公共基础设施,解决社区潜藏的安全隐患,才能彻底解决老旧城区的痛点问题。比如,在老旧小区增加电梯、停车场等设施,见缝插针利用空地建设“口袋公园”,发展社区医疗餐饮便民服务场所……这些工程量不大、工期不长,但效果显著的“微改造”便能满足老旧城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老旧小区的微改造不仅能够提升生活的便捷度,还能够提升城区人居环境。

传承城市历史 留住城市集体回忆

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存在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文化魅力。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在如何平衡好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曾经走了不少弯路——部分城市在规划改造中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大兴土木,拆除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遗产,塑造出千城一面的“钢筋水泥森林”,使城市的集体回忆彻底断裂。近年来,在新思想、新理念的倡导下,城市规划以更冷静、更长远、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处理城市发展与保护这对矛盾。通过运用“微改造”的方式,对涉及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的老旧城区,在做好改造范围内历史建筑和文脉肌理保护之际,因地制宜将历史街区活化,实现其在当代的实用性,让老建筑、老街区真正具有生命力;同时,通过给历史建筑植入“文创”等新功能,发展多元服务业,不仅让历史传承的社会效益凸显还能与经济效益并重。通过微改造,平衡传承与实用,这样才能使城市更新具有可持续性、更具发展活力。

倡导全民参与 实现多方共赢

城市微改造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过程,涉及经济、社会、居住人群等多个方面,应以居民为主体。通过微改造实现从政府、开发商大包大揽向全民共商共建共享共治共管转变,从自上而下决策向上下结合治理转变。无论是规划,还是改造,都应该让当地居民参与进来、积极出谋划策,这样才能发现、解决最普遍、最迫切的民生问题。通过这种投入少、成本低、社会影响较小、城市记忆留存好的“微改造”和“小手术”,不仅让城市重获生机、解决了居民的生活痛点问题,还能降低政府的拆迁成本,同时,能够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微改造”及后续社区发展中,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董淼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