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绿色环保 >

生态人居及康养专委会在成都启航

2019年07月26日 16:55:47

本社记者 金世龙

2019年7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国生态人居及康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生态人居及康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成都世外桃源酒店成功组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共计200余人参会,并参观了全国首个第四代生态人居住房项目“七一城市森林花园”。

(生态人居及康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18日,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生态人居及康养专委会袁青扬主任,北京屋顶绿化协会首任会长谭天鹰,北京北林生态田园景观有限公司总设计师田园,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张一新和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建筑绿化研究室马丽亚主任接受了多家媒体联合采访。

袁清扬主任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进一步阐明了专委会的宗旨就是要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的国策,通过搭建绿色生态建筑的专业平台,聚集产业链各环节资源,协同发展,共同推动“美丽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创新打造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公园城市。

(生态人居及康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谭天鹰会长称:“城市发展,健康宜居生活的前提是让市民生活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我们这次参加《生态人居及康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结合参观城市森林花园项目,感觉到人们对绿化美化真心需求,生态宜居是关键。我们要汲取先进的生态理念及实践经验,努力创新服务,把让市民生活在优美舒适安全的生态环境当中作为我们协会的工作方向!”

张一新副教授认为,生态-人居-康养的整体概念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生态文明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是习近平两山理论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经济-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石。绿色生态低碳健康人居环境构建,也就是宜居的城市与乡村生活环境建设。

马丽亚主任补充到,城市的生态修复,其核心是人心的生态。而心灵的生态修复,要以邻里亲和文化为根,以“艺”匠心,文心雕龙。让社区居民能够参与并收获快乐,呈现生态人居的场景:你有桃花源记,我有秋高赏菊;你耕一田油菜,我种芍药花开。

最后,北京北林生态田园景观有限公司总设计师田园结合记者提出的公园城市建设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成都是在世界首提“公园城市”概念并践行的城市,以“生态优先”引领新型城市形态。私家花园更贴近百姓生活。它是由一个个点链接成的立体森林,是地面绿地公园空间上的拓展。同时,它是绿色、健康、宜居建筑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也是居家康养的一方小天地。

(上图为论坛会场等待发言的专家学者)

19日,论坛以“生态-人居-康养”为主题,邀请了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凌宏,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唐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全国老龄办政研部副主任王振云,浙江大学生态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朱仁民,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研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总工程师程刚,北京北林生态田园景观有限公司总设计师田园分别做主旨发言。

(与会专家学者发言)

刘凌宏常务副会长及唐元副秘书长从宏观层面阐述了人居建筑生态转型的重要意义。常纪文副所长做了题为《生态文明与康养产业的发展》的主旨发言。明确了在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所处的新阶段应是中国新动能发展壮大的时期,是质量型国家和质量型社会建设的时期,也是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提升期。

全国老龄办政研室副主任王振云随后做了题为《心中有诗意 足下有远方》的主旨发言,为生态人居及康养专委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共同开启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生态人居及康养专委会成立仪式)

技术论坛报告环节,浙江大学生态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朱仁民做题为《人文艺术与生态修复——用艺术拯救生态》的主旨报告。他的“以艺术拯救生态”学术理念和“心灵生态、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三个生态理论,开创了《人类生态修复学》学科。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总工程师程刚从政策、产业、市场、技术及应用等层面解读了“第四代”生态人居住房的特点与发展前景。北京北林生态田园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田园分别从园林、文化与康养的角度通过案例与经验阐述了城乡生态修复的产业赋能及乡村振兴的经济循环才是王道。

最后,天地集团董事长郑大清说,生态人居建筑不仅要满足人类对绿色、自然的渴望,还要注重人与人交流的公共空间,营造全龄友好环境。

(生态人居、生态修复及康养产业专题对话活动)

生态人居、生态修复及康养产业专题对话活动分别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生态人居康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丽亚、专家委员会主任张一新和专委会副主任田园主持,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祁永等委员参与对话活动。专家们围绕生态、人居、康养的理念,以生态修复技术+产业、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城乡更新+生态人居及康养,共同探讨多元化融合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产业和健康生活方式。力求让每一位市民都生活在生态自然的环境中,满足城市居民对美好人居环境的向往。优化平衡民主、民生和民权,将自然、建筑、人文有机融合将是城市更新与生态有诗意生活的未来。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张艺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