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图话 >国内城事 >
实拍农村“倒锅”人 省吃俭用半年收入近10万

杨静龙/视觉中国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曾经许多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手工技艺正在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不锈钢厨房灶具进入寻常百姓家中,传统的“铝锅”渐渐从家庭中消失,过去走街串巷倒锅的吆喝声也慢慢没了踪影,几乎很难见到。近日,记者在陕西省安康市关庙镇316国道旁,遇到了正在倒铝锅的师傅冯兴云,出于好奇,便攀谈了起来。今年55岁的冯兴云是河南省商丘市人,曾在云南昆明空军后勤当过兵,参加过越南自卫反击战,退伍后,从事了不少工种和岗位,最后选择了“倒铝锅”这一行当,一干就是20多年。虽然现在国家对当年的这些英雄有一定补贴,但闲不住的冯师傅还是选择出门漂泊。一辆三轮车、模具、电瓶、火炉等工具这就是全部家当。在55岁老伴吴爱荣的陪伴下,这就构成了一家流动的家。图为冯兴云和妻子吴爱荣正在忙着为周围村民“倒铝锅”。
      “倒锅”一词是民间叫法,其实就是废物利用,将易拉罐、家里的破锅、破壶等拿到这里重新回炉,铸造成铝锅的手艺。“倒锅火候最重要,火候到了,铝熔化彻底,倒出来的铝锅没有砂眼,结实耐用!”冯兴云坦言,倒锅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筛沙、制作模具、翻模具,一天下来拼的是体力;铝水温度高低,全凭肉眼辨色识别,浇铸时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废品,而这靠的是技术和经验。图为浇铸好的成品,顾客很满意,村民正在准备付钱。
      记者在现场看到,“倒铝锅”现场围了不少人,都像在欣赏一场表演。有的老乡正在拆卸自家的破铝壶,准备重新倒制。冯兴云介绍,他的模具大小有十几个,可以倒制铝盆、铝壶、漏勺、汤勺等不同的家庭用具。“倒制勺子、漏勺一个10元,最大70公分口径的铝盆60元,得20斤左右的铝。”冯兴云说道。
      倒锅主要有四道工序。冯兴云介绍:先是制模。除较大规格的盆、锅有固定的模具外,常用锅的模具都是一次性的,所以得先制作模具;然后是熔铝。把铝块放在容器里,在煤火炉上加热,当加热到660℃时,铝就会熔化成液态。这时需要用勺把液态铝表层的杂质撇出;接着是浇铸。将铝水小心地从孔中注入模具内,让其自然冷却;最后是打磨。冷却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型的锅具,经过细致的打磨整形,一口锅或盆就做好了。图为冯兴云和妻子吴爱荣正在忙着为周围村民“倒铝锅”。
      55岁的老伴吴爱荣是冯兴云的好帮手,两人心意相通,眼里很有活,有时帮着谈价钱,有时往炉里添废旧铝料和煤块,饿了就吃点随身带的油条和苹果。
      “在陕西安康来了有几年了,这里的需求大,生意好。我们一个地方的来了七八个人,平时分两摊往外跑。”冯兴云说,他跑过几个省,但相比而言,发达的南方省份一些农村没市场,陕西、甘肃、内蒙的“倒锅”农村需求比较大。“这门手艺,真的很累、很脏,一直在外跑着家里也照顾不上。三个小孩,两个成了家,还有一个是家里的‘负担’”。图为给刚倒好的铝盆用水降温。
      冯兴云说,他和老伴商量着,一年只干春秋两季六七个月,平时就在家里务农。现在是租房,一个月200元,在外跑一天,能挣个四五百块钱。一年下来,也就是十万左右。熔铝、制模、浇铸、打磨……冯兴云和老伴在炉前不停地忙活着,一单又一单的接着生意。
      对于这门传统手艺的发展,冯兴云说,虽然在他们河南商丘老家有几千人从事倒铝锅,但这活脏、累,风里来,雨里去,看着也不体面,所以年轻人干的少。对未来冯兴云仍心存忧虑,随着城市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经济实惠的“不锈钢”锅碗瓢盆勺灶具越来越普及,或许,“倒铝”生存将更加艰难,“失传”将会成为永远的记忆。图为打磨过程中,村民一句笑话,让冯兴云乐开了花,缓解了身心的疲劳。
       熔铝技术,制作模具、浇铸等技术环节都由冯兴云来完成。一双指尖布满裂口的粗糙老手,写满了冯兴云几十年的倒锅岁月。等铝熔化的间隙,坐在大铁盆模具里放松一下,跟村民谈笑风生,这是最大的快乐。

相关链接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