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智慧城市 >

山东威海:数字赋能 城市越来越智慧

2024年04月19日 17:26:29

  城市是群众美好生活的载体,数字化是提升群众美好生活体验的最有效的便捷手段。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把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在群众办事、基层减负、社会生活和城市运行等领域全面发力,打造数字化示范城市、智慧化幸福城市。

  升温度 群众办事更贴心

  日前,一位姓张的女士到环翠政务大厅办理便利店经营营业执照,工作人员建议她通过“便利店一件事”一次办理相关证照。张女士通过“爱山东”App出示电子身份证,不仅办理了营业执照,还顺带办理了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用电子身份证就能一次性办理这么多业务,太方便了!”

  数据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威海市深入开展数据“汇、治、用”,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和“高效办成一件事”,积极推行“减证办”“免证办”“一码办”“无感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威海市依托“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上线146项便企利民“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市县两级47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爱山东”移动端上线1180项应用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由“线下跑”变为“掌上办”。

  如今,威海市县两级3.3万个政务服务事项可自动关联电子证照证明,4183个市级高频事项可应用电子证照证明办理,112类市县两级证照证明同步制发。在全市9个政务服务大厅、52个便民服务中心、1944个村居级网点,共计7886个服务事项实现“鲁通码”扫码办事;全市1700余家酒店、220家加油站、66个城市乡村书房等共2700多个场景可使用“鲁通码”扫码办事。

  提精度 基层减负更用心

  “有了这些‘天眼’,工作轻松多了。”文登区文登营镇的森林防火员老王说。文登区利用电子围栏智能算法,在文登营镇布局30个点位开启视频AI分析,自动抓拍防火期越界进山行为,并点对点推送预警信息,有效减轻了基层森林防火巡查压力。

  近年来,威海市把基层作为数字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推动迁移整合、强化数据共享、加强精准治理,持续推动基层减负。

  为实现“登一次、办多事”,威海市推动258个自建业务系统完成与“山东通”平台的应接尽接和数据迁移,杜绝App重复开发和基层多头登录问题;推动人社、公积金、政务服务等部门13个App或公众号服务平台与“爱山东App”威海分厅迁移整合,实现进一个平台办多个业务。

  为实现“免材料、少填报”,威海市在全省率先试点“无证明镇街”建设,选取16个镇街先行试点,着力解决基层证明开具、数据共享比对、表格重复填报、统计繁琐等问题;依托“爱山东”App开设直通车专题,利用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等技术手段,推进镇街证明“掌上办”。

  在精准治理方面,把视频AI分析广泛应用于森林防火、查纠占道经营、规范垃圾投放等工作,实现了决策准、响应快。

  拓广度 社会生活更舒心

  集监控、照明、电子屏、一键智能报警4种功能于一身的智能灯杆,实时显示气象信息的气象监测仪,24小时可以买药的智慧药房……在威海经开区皇冠街道万象城社区,处处都有智慧生活与居民相伴。社区正是通过“智慧大脑”——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对整个社区进行智慧管理。

  威海市不断提升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功能,创新信用超市、远程医疗等便民应用场景,在养老、家政等领域,打造“一码通”“一站式”社区服务应用,普遍安装智能门禁、车辆识别等系统,部署智能充电桩、智能快递柜等设施,布设高空抛物监测、电梯智能识别等感知终端,建成智慧社区141个,其中3个社区入选省级标杆型智慧社区。

  威海注重以数据赋能群众生活。以网约车分流平台为例,客运站高峰暑期每天进站网约车数量达8000余辆次,乘坐网约车的旅客超过2万人次,平台创新利用数字技术,乘客可快速精准找到指定候车地点,人车匹配时间由原来接近10分钟缩短至3分钟以内,广受游客好评。

  智慧社区和创新应用场景正是威海全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威海市统筹推进、提质提速智慧城市建设,在全省率先全域建成省级四星级智慧城市。围绕提升群众生活便利化、智能化和舒适度,威海市不断深化数字变革创新,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在智慧教育、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等领域重点打造近400个应用场景,谱写了“大数据+智慧生活”新图景。

  增力度 城市运行更放心

  韩乐坊商圈有商户3100多家,旅游旺季时每日有超10万名游客涌入。“我们仅需一名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值守,就能管理整个商圈。”商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宗燕介绍,商圈依托数字孪生景区平台进行3D建模,实现了对商圈的全域多维度、立体化感知。

  一人值守管理一个商圈的背后,正是威海市打造的城市智慧管理平台发挥着“城市大脑”的强大作用。威海市以“一屏统观、一网统管”为目标,推动系统全接入、资源全上图、通信全融合,“城市大脑”汇聚接入72个业务系统、16万路视频监控和7.3亿条数据,打通公安、应急、林业、消防等多频段通信系统,聚合视频会议及无人机、单兵等移动视频,建成一体化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实现全时空动态感知、全市域精准调度、全天候协同处置,构建起城市运行的智慧中枢体系,从大屏、中屏到移动端建成领导指挥调度的“驾驶舱”。

  智慧防汛系统对接河道、水库、雨情监测点等监控数据,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及时处置;燃气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将物联报警装置延伸到工商业餐饮用户和居民家庭,实现燃气实时监测、及时预警、离线提醒和自动断阀;“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接入3200多个物联终端,覆盖400多所学校食堂和740个餐饮单位,自动识别处置不规范行为并纳入信用管理……如今,整座城市的安全运行都离不开实时监测城市脉搏的“城市大脑”。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张倩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