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人居环境的铁路沿线景观廊道设计策略研究 ——以福厦铁路(厦门市翔安区段)整治工程为例
    作者:戴智勇,付小利
    摘要:铁路沿线景观廊道蕴含了地域性的地景风貌,既是宣扬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也与当地的人居环境息息相关。本文论述了基于经济 价值、居住环境、文化价值、生态与美学价值等人居环境维度的景观廊道设计策略、基于“清”、“整”、“绿”的三大整改措施,进而 阐述了铁路沿线景观植物配置的设计原则。以期通过福厦铁路(厦门市翔安区段)综合整治工程这一实例,对铁路沿线景观廊道设计提供 新的研究视角。

  • 高层住宅多层级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探究 ——以长沙某居住区方案设计为例
    作者:薛紫薇 沈明霞
    摘要:对高层住宅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和展望,结合经典案例马赛公寓、北京当代MOMA 和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理论,对高层住宅多层级公共空间的设计方 法进行探究,并应用到长沙某居住区方案设计之中。

  • 高精度一体化模架系统研究与应用
    作者:赵少军 吕建国 丁继辉
    摘要:本项目水池为某研究所试验水池,高大池壁垂直度要求小于 10mm,采用普通模板脚手架施工工艺难以达到业主要求。为满足该水 池池壁垂直度要求,又能节约施工成本、加快施工速度,本文从系统原理、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介绍了高精度池壁一体化模架系统在该 水池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可作为成功案例在类似项目中加以推广、应用。

  • BIM技术在异形建筑幕墙中的应用
    作者:朴志刚
    摘要:随着计算机硬件水平的迅速发展,建筑设计师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建筑形态,更多优美、复杂形态的建筑孕育而生。在展现这些优雅建筑的背后,从 方案策划到幕墙施工,从信息采集到工程管理,都离不开BIM 技术的助力。本文主要通过对BIM 技术在具体工程中的设计、加工和施工过程的应用实施, 展现了BIM 在幕墙领域的实践价值。

  • 既有铁路营业线高填方路基栈桥桥台设计实例
    作者:晏 江
    摘要:某铁路既有线改建工程应工因点无道路通达且无法修筑便道,只能通过搭设栈桥跨越河道且与既有线平交才能到达,故桥台只能 设置在既有线高边坡上,如何在高边坡上设置桥台,成为难点。本文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希望能对类似情况的处理起到借鉴作用。

  • 大兴区新源大街人行天桥方案研究
    作者:王鹏
    摘要:针对大兴区新源大街两侧行人出行的需求,缓解新源大街高峰时段人车混行造成的交通拥堵,提出在新源大街路段修建人行天桥,以实现人车分离, 保证交通畅通和行人安全。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人行天桥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从使用功能方面上考虑,还要从城市景观方面加以考虑。本文总结 了目前人行天桥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为日后人行天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 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作者:王 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都明显提升,在居住环境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设计主要是结合住户与 人们的想法、习惯等实际需求,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最终确定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方案,保证室内环境设计与人的个人需求相符合, 同时也为人们营造更为良好且适合居住的环境。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 今后开展的有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 浅析中小学校园建筑教学区单元空间设计
    作者:唐吉涛
    摘要:本文以中小学校教学区单元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单元空间的使用大小、组合方式及一些细部设计,并通过具体项目案例分析,提出对 单元空间的优化设计策略。

  • TOD视角下的地下空间设计实践——以成都为例
    作者:贾震东
    摘要:轨道交通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城市布局模式,面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缺乏协调发展的挑战,本文试图以成都为例,探究TOD 视 角下的地下空间设计实践。通过现状问题总结,提出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关联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四个设计要点。最后通过梳理实践案 例要点,总结相关城市设计经验,以期成为我国日后TOD 地下空间开发的有益参考。

  • 基于知觉感知的城市建筑高度控制研究 ——以舟山市定海中心城区(南片)建筑高度控制研究为例
    作者:曹春 郑思佳
    摘要:城市高度形态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人的感知视角,分析研究并管控建筑高度,将有助于城市管理的重心回归人本目标。本文通过对空 间知觉感知的特征分析,提出基于知觉感知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并通过舟山市定海中心城区(南片)进行实践探索,以期为类似地区城市高度管控研究 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 1... << 1396139713981399140014011402140314041405 >> 1800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