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智能建造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作者:林满
    摘要:现阶段,智能建造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不仅可以大幅加快施工效率,而且还可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有序开展。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文章先具体阐述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优势,随后深入剖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现状,并分析目前装配式建筑中常用的智能建造技术,最终再提出几点智能建造技术的实际应用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推动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针对复杂环境的边坡稳定工程技术研究——以增城区锚索与混凝土骨架相结合的施工技术分析为例
    作者:廖震锋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复杂环境下进行边坡稳定工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的解决策略。以增城区增江“一江两岸”工程为案例,文章分析了项目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象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以评估对边坡稳定的影响。文章详细讨论了针对这些挑战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策略,包括土方工程、堤岸加固、水工结构建设和绿化景观工程。通过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文章旨在为类似复杂环境下的边坡稳定工程提供综合指导。文章还强调了环境保护和景观美化在边坡稳定工程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国内参考案例和数据来支持这一观点。文章总结了增城区增江“一江两岸”工程的实施效果,强调了全面的技术策略和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在复杂环境下的边坡稳定工程中的成功应用。

  • 装配式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管控的探究
    作者:梁中锦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进步的背景下,装配式工程在我国建筑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属于我国建筑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应用装配式构造可以更进一步节约资金成本,提升工程建设水平。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装配式工程的重要价值。混凝土构件属于装配工程的关键构成部分。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混凝土构件经常会产生多种质量问题,从而对装配建筑整体成效造成影响。因此,必须提高对装配建筑混凝土质量管理的力度,以此保障装配建筑顺利施工。

  • 高效换热器设计及其在暖通系统中的性能优化策略
    作者:曾波
    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效换热器设计及其在暖通系统中的性能优化策略。通过分析设计原则和优化目标,以最大程度提升热交换效率、降低能耗开支为核心目标。研究将关注换热器类型选择、材料和液体介质的优化、换热器结构改进、控制系统整合与性能评估,以及清洁维护等方面,致力于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 BIM技术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梁涛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BIM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良好的运用,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在新时期下,各大企业需尽快的做出改变,将BIM技术的价值和优势发挥到最大。至此,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也需借助BIM技术的应用降低施工变更和返工率,降低投资成本,并引导施工单位在安装方面走向工业化和智能化道路。

  • 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与岩土勘察技术研究
    作者:冯谊武
    摘要:由于深基坑工程的开挖深度以及开挖面积均相对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深基坑工程的岩土勘察以及支护设计工作。在开展深基坑支护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加强对岩土勘察数据的了解,并根据深基坑工程特点科学选择支护结构形式,准确计算各项设计参数,优化设计方案。而在岩土勘察中则应合理应用勘察技术,准确掌握勘察技术要点。本文将对深基坑工程中的支护设计以及岩土勘察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进行研究。

  • 边坡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与计算分析
    作者:黄耀意
    摘要:为解决边坡稳定性问题,本文某边坡为例对边坡支护结构进行数值模拟与计算分析,提出了综合应用预应力锚索和喷射混凝土支护等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数值模拟评估了边坡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稳定性,并研究了使用不同参数的锚索和混凝土支护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计算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参数和设计建议,以期为相关工程施工人员及设计人员提供参考,提高边坡支护工程的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 黄土地区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分析
    作者:朱元伟,郭玉辉
    摘要:以某基坑邻近西安地铁5号线边家村站~省人民医院·黄雁村站区间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软件模拟基坑开挖对邻近盾构隧道变形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围护结构施工质量可靠的前提下,基坑开挖对邻近盾构隧道的变形影响是可控的,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保障性租赁住房设计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作者:陈行
    摘要:在秉持“人民城市”理念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下,上海市致力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与品质提升。本文基于国家“双碳”目标和应急防控诱发的城市需求,从建筑绿色节能、住区功能复合、社区自给自足等角度进行设计研究,提出采用低碳建筑材料,增加绿化面积,使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创建立体公共活动空间,置入都市菜园和立体农场等设计引导,在绿色低碳社区的基础之上,提高社区自给自足能力,适应多样化需求,防止突发性物资短缺事件的再次发生,可供上海市保障性租赁住房设计参考与借鉴。

  • 建筑信息模型(BIM)在设计过程中的协同优势及应用展望
    作者:殷晟博
    摘要: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一种集成的数字化设计和协同工具,在当今建筑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BIM在设计过程中的协同优势以及未来的应用展望。通过详细分析BIM技术如何促进多方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协作和集成,我们揭示了其在提高设计效率、减少错误和冲突、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潜力。此外,论文还展望了BIM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其在可持续建筑设计、智能建筑、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 1... << 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 >> 1800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