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王伟
    摘要:太阳能热水系统作为一种绿色节能技术,具有环保、经济和技术优势,逐渐成为住宅建筑中重要的热水供应方式。分析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系统面临的技术瓶颈、初期投资较高以及用户认知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技术研发、成本降低、市场推广等优化对策。通过提升技术效率、优化制造成本和加强用户教育等手段,能有效推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广泛应用,助力实现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 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运用探究
    作者:韩海朋 ,季湧 李威威
    摘要: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升,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成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趋势。这类材料通过提升建筑的能效和优化室内环境质量,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时提供了更健康、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空间。本文探讨了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特点、作用以及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和经济政策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技术进步和行业标准化的策略。通过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合作,以及加强产业链协作和市场教育,可以有效推动这些材料的广泛应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历史建筑测绘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分析
    作者:彭勇
    摘要:历史建筑见证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受到自然环境、人为损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历史建筑内部和外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何高质量高效化收集与整理建筑信息成为一项重点难题,是保护与修复历史建筑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以某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融合应用无人机设备,测绘历史建筑的三维点,建立云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用下,有助于获取精准且完善建筑测绘资料,建立可视化的三维建筑模型。

  • 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地铁施工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俞瑞涛
    摘要:作用于地铁施工阶段监测工作不仅是保障地铁施工项目稳步推进的关键,同时也可以为后续施工所在地的地表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基础。研究以新时期背景下的地铁项目施工需求为根本,以信息化测绘技术为核心,探讨了地铁施工监测的主要设备与技术方法。而后结合了南京某地铁的实际施工监测工程,进一步对相关信息化测绘技术以及方法等进行校验。最终结果也证实了相关技术、方法的实际价值,期望能为后续的地铁施工监测项目提供一定实践方向。

  • 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作者:尤培帅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的综合价值持续提升,各地对城镇地籍图的需求性日益增强。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推进了地籍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研究了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特点及其相关应用,分析了其在提高测量精度、减小劳动强度、便捷数据存储及传递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展示了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高效性和应用前景。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作者:郑航飞
    摘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期间,受原材料质量不佳、施工工艺选择不合适、施工质量检测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各类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当下的交通,还会导致相关方的利益受损。为了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本文重点围绕针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技术、针对沥青路面摊铺及压实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检验技术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确保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如期、高质量完成,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桥梁桩基检测技术中低应变法的应用
    作者:杨飞
    摘要:桩基能够锚固桥梁支撑,承受外力作用与桥梁荷载,可有效提升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但桥梁桩基易出现断裂、夹泥空洞、离析等缺陷,针对该现象,可借助低应变法对桥梁桩基进行检测。基于此,本文以某桥梁工程为实例展开具体分析,从检测仪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探讨低应变法在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应用要点,并进一步讨论低应变法桥梁桩基检测结果,以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 考虑整体和局部效应叠加的钢筋混凝土桥面板配筋设计方法研究
    作者:陈耀军,陈正星,刘甜甜
    摘要:本研究旨在解决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整体与局部效应综合考虑问题。鉴于国内规范在这一方面的缺失,本研究借鉴并参照欧洲规范,引入拉伸硬化效应,构建了桥面板的计算模型。通过对比整体效应与整体及局部效应叠加的计算结果,发现仅考虑整体效应会导致效应值被普遍低估约30%。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配筋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代数和考虑整体与局部效应的叠加,并对裂缝宽度及承载能力进行极限状态验算。此外,通过具体工程案例的分析,验证了所提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的发现为顺桥向单向桥面板的配筋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用指导。

  • 铁路框架桥下穿既有线施工加固体系设计及分析
    作者:屈怀畅
    摘要:为研究铁路框架桥下穿既有线施工加固体系的受力特征及加固体系的设计,本文结合山东省德州市三八路西延下穿京沪、石德铁路立交桥工程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工程实例,对该工程线路加固方案设计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该加固体系的各项力学性能,验证该加固体系的安全可靠性。通过对顶进过程中的枕木及横梁的受力进行检算,得到计算结果皆满足现场设计需求,保证了顶进过程中的安全,并对该线路加固技术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为以后的类似工程线路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横梁的不同布设方式进行了受力检算,检算结果显示,三等跨连续梁形式的抗弯强度最强,但耗费的横梁数量较多,而三密一疏形式与两密一疏形式的抗弯强度近似。

  • 建筑电气施工中的接零接地施工技术
    作者:张鑫
    摘要:采取接零、接地的处理形式,能够切实保证电气运行安全。在电气设施出现运行不畅、功能故障等问题时,以自动断电形式,保证建筑电路整体运行安全。本文以某建筑电气施工项目为例,简要梳理了接零接地工艺,从接地防雷角度,给出了完整的工艺规划,确保接地质量,增强建筑电气防雷效果。在实践接地分析中,项目N值为0.358>0.25,符合二类防雷要求;接地电阻测得结果不足0.3Ω,接地电阻符合规范。

  • 1... << 38394041424344454647 >> 1800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