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消能减震技术的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作者:马纳静,贾振睿
    摘要:在高层建筑中框支剪力墙结构为不连续的竖向抗侧力结构,该结构下部刚度并没有上部好,这样就导致侧向刚度与抗剪力承载间会产生矛盾。当地震灾害来临时就会导致侧向问题并导致高层建筑倒塌。因此应对高层建筑中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不足进行优化。将消能减震技术应用到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可以提升高层建筑整体抗震效果,在应用此项技术时首先应分析高层建筑中的屈曲约束支撑(BRB)与布置黏滞阻尼器(VFD),利用计算模型分析地震作用下的持续时间并对两种阻尼器给高层建筑结构减震效果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对比,同时将两种阻尼器布置后的减震效果进行总结。最后合理编制效能装置布置方案并由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出具一份相关的技术参考资料,进而保证效能抗震技术在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效果。

  •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作者:徐彦飞
    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排放的污水也对居民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时极易产生一些大气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了避免大气污染,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 土地工程技术在农村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清华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建设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无论是生态、生产及生活环境等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均收入显著增加。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的土地生态都没有得到更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以匹配当前现代化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本文针对农村土地生态整治的这一问题,结合实践经验,论述分析了农村土地生态整治的重要性,而后具体分析了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具体应用,最后论述了土地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 建筑测绘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周枫 朱丹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发展相关的实现了显著的发展,在实际的建筑测绘工作中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测绘方式被广泛的应用,并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自身独特优势在我国的建筑测绘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国内主流的建筑测绘工作都是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完成,通过使用先进的设备实现对建筑物测绘信息的全自动收集和处理,不需要传统人工进行建筑草图的绘制工作。同时,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设备也可以对所收集的建筑测绘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及时的上传终端,方便相关的测绘工作人员随时的调用,实现测绘工作整体的高效率进行。所以,基于测绘工作的当前发展阶段和时代背景,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建筑测绘工作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优势及其使用原理,并分析了实际的应用方式,希望可以给相关的测绘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 浅析泄流水工建筑设计体型对结构水力消能影响特性研究
    作者:庾伟生
    摘要:为了能够充分的研究以及分析泄流水工建筑设计体型对结构水力消能的影响特性,本文利用Fluent展开了不同水平坡度方案下的溢流面渗流场的对比分析。经过研究发现,过渡阶段的阶梯体型水平坡度对于溢流面的流态分布影响是非常小的,但是过渡阶梯的水平坡度越大,那么溢流面的气相空腔分布范围也会变得越来越大,过渡阶段的水平坡度越大,更加有利于消耗掉池内的水能囤积,同时消能池当中的流动速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低,坡度在20度以及30度的断面上,其流速相较于10度的时候,其差幅能够达到16%~67.4%以及27.6%~98.6%,可以发现坡度越小,那么它的紊动能分布就会越来越分散,同时紊动能也会变得越来越低,在坡度为30度的条件下过渡阶段的紊动能增长最高,而且消能率最大的达到了60.28%。对于综合渗流场的特征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溢流面过渡段阶梯体型的水平坡度在30度的时候,整体的泄流降能的速度是最好的。

  • 基于ANSYS的超深异形沉井取土稳态分析
    作者:杨瀛
    摘要:提出一种超深异形沉井的取土方式,并使用ANSYS有限元工具分析了不同取土顺序对沉井不排水下沉过程中的稳态影响,对比优选了可形成下沉土体支撑和减少沉井倾斜位移的施工方法。

  • 地铁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析
    作者:魏阳
    摘要: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因此建设步伐逐渐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在积极的进行地铁建设。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地铁隧道以及地铁车站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都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使用,但是,由于地铁建设大多数情况在地下进行,因此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对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发生,主要分析混凝土的特性、裂缝的类型及形成原因,探讨如何更好地提升地铁施工质量。

  • 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BIM的应用探索
    作者:宋嘉蕾
    摘要:建筑给排水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并且随着最近几年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给排水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对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了工程设计中。其中,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创建智能实体建筑模型的方式,为建筑给排水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BIM技术的应用优势提升给排水设计的整体效率,减少工作中出现的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的开展有效性。

  • 地域性视角下的医疗建筑设计探索 ——以内自同城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为例
    作者:王梓楠,符皓
    摘要:我国医院的建设从“量的扩大”逐渐转为“质的提高”。为了解决“缺少本土研究,建筑实践缺乏批判性和创新性理论”这一问题。本文从地域性视角出发,在地域自然、地域文化、地域技术三方面探讨了医疗建筑的设计策略,并以内自同城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为例,为医疗建筑设计理论本土化探索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实践思路。

  • 医院建筑中智能建筑设计的运用分析
    作者:吴雨龙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建筑的舒适度、效率和可持续性要求越来越高。而智能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可以为医院建筑提供多种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智能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了智能建筑设计在医院建筑中的优点和挑战,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智能建筑设计在医院建筑中的具体运用,包括节能降耗、智能监测、智能控制等。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医院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提高医院建筑的功能和效益,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健康需求。

  • 1... << 471472473474475476477478479480 >> 1807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