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切换为手机版
地方频道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海南自贸港频道
河北频道
江苏频道
设为首页
订阅杂志
稿件查询
我要投稿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期刊投稿
《城市建设》期刊投稿
国际合作学术期刊投稿
投稿咨询热线:(010)6325 7791
招商合作热线:(010)6325 7920
首页
新闻
图话
视界
学术
期刊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作者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单位
参考文献
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
作者:林树涛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技术。首先介绍了沥青混凝土道路的基本特性和优点,然后分别阐述了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施工后的维护保养等方面。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中,需要重视路面基础处理、拌和、铺设和压实等技术,同时要加强管理和监测,及时补漏和养护,以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道路质量。
地质三维系统(GeoStation)在城市地铁岩溶中的应用
作者:刘海平 刘玲 秦志刚
摘要:在城市岩溶发育地区,地铁隧道工程施工时会受到岩溶不良地质的影响,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和规避施工风险,该研究以杭州地铁6号线隧道工程为例,分析了地质三维技术在岩溶隧道勘察设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GeoStation构建预测岩溶发育的地质模型可以较好地判断隧道区域内岩溶的发育方向和趋势;通过对岩溶的三维空间建模,使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生成隧道结构和岩溶相结合的三维模型,有利于掌握岩溶规模和发育情况,能够正确真实呈现隧道结构和不规则、不均衡岩溶间的空间位置关系[1]。这些研究成果可为三维建摸技术在地铁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镁渣粉与常用掺合料复合正交试验研究
作者:武英杰 石洪刚
摘要:以镁渣粉配制镁渣胶凝材料,并通过与粉煤灰、矿粉胶砂强度正交试验对比,分析镁渣粉作为掺合料对水泥胶砂强度影响的发展规律。镁渣与粉煤灰、矿粉有着相似的化学组分,但化学组分里各个元素含量各不相同,以致对胶凝材料的影响也截然不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镁渣粉掺量的增加,胶砂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后期强度增长显著。复掺15%镁渣粉+20%矿渣粉、15%镁渣粉+20%粉煤灰、30%镁渣粉+10%粉煤灰,其不同龄期的胶砂强度值都有很好的表现,能够满足对强度的评定。当镁渣粉掺量达到30%,掺合料总量达到70%时,虽然前期胶砂强度较低,但90d胶砂强度满足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20》42.5水泥对强度的评定。因此,选用合适的配比掺量,镁渣粉作为胶凝材料的贡献是可以和粉煤灰和矿粉相媲美。
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作者:赵品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成果显著。在进行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并将环境保护工作放在与经济建设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水资源的相关问题成为现阶段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着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建设中,要重视对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有效处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可回收锚索在岩土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和技术控制
作者:邹洁文
摘要:地下结构可回收锚索的为外露段与固定段相互组合而成,自由段和锚固段之间螺母连接,连接螺母与自由杆体段焊接,与锚固段螺纹连接。螺丝和外露段一体,单独的螺丝等钢器械具相结合,卸载时此组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主要包括:基坑支护或岩土工程中可回收锚索和不可回收锚索技术方案比选。各自的优点缺点和优势劣势等一目了然的,排桩连续结构中施打的抗拔外露段卸载保存,保养检修加工可转至下一项目继续用,回收部分的杆体段和新的锚固段重新组装便可持续发展,从而降低成本目标。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实际基坑支护中解锁的情况分析,工程项目实例中其从组合实施到检测是正确的选择。
基于SITES视角的垃圾填埋场景观实践探索——以江沟村垃圾填埋场为例
作者:杨雨霖
摘要:在城市垃圾泛滥,垃圾填埋场逐渐饱和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可持续性行动计划视角,对西安市江沟村垃圾填埋场进行了封场后景观设计实践的分析,并进一步尝试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规划设计和景观化利用对策三方面探索垃圾填埋场的景观设计实践。
城市更新进程与建筑智能改造设计分析
作者:王子鸣
摘要:如何对建筑施工结构进行更新与改造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基于此,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物理楼裙楼改扩建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简单叙述了城市更新与建筑改造相关概念,并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项目施工情况;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介绍了城市更新建筑改造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分析了城市更新建筑改造设计的具体建议,希望能够给同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多学科设计优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李光波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通常会包含不同种类的学科与专业知识,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与利用,而多学科设计优化,主要是针对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特征,并运用针对性的设计方法,以此来对建筑设计系统进行优化与调整。据研究发现,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多学科设计优化,将会进一步提升建筑设计的质量与效率。针对不同学科之间的耦合,并在此基础上创建系统化的信息模型,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空间设置的最优化,多学科设计优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比如模板规划、参数化模型的创建以及多学科的耦合等等。本文将对多学科设计优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探讨
作者:王舜尧
摘要:过去二十多年,随着医院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资源的短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目前仍存在着建筑质量差、使用寿命短、空间环境质量差、改造困难、运行能耗高、维护困难等问题。在社会经济和医学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医院建筑必须向病人和医生提供更健康、更友好、更人性化的空间,从原来的粗放型向精细化、集约化发展。在此背景下,对医院建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医院建筑设计方法及建设策略分析
作者:李智强
摘要:医院对各个地方的医疗工作和居民健康保障存在巨大的影响,很多医院都在重建、扩建,目的是减少医疗服务的不足,扩大医院的空间,为更多的患者提供较多的保障。但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难度并不低,医院属于比较特殊的建筑工程,不仅要在机电设计上进行优化,还要提高医院建筑设计的安全性、稳定性,更加要在选址的时候考虑到各类患者的诉求,加强设计的综合变革,努力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1...
<<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
1807
友情链接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国土资源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
科学技术部
自然资源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新华网
人民网
中新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加入我们
本社资讯
中国城市建设网理事会章程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