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也是一个生命体,他的魅力取决于他的特性,他该有自己的标榜、自己的特色。这样“千城一面”的严峻形势必须得以改善,争取做到一种性格一座城。
“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几百个城市好似一母同胞,“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渐行渐远……城市也是一个生命体,他的魅力取决于他的特性,他该有自己的标榜、自己的特色。这样“千城一面”的严峻形势必须得以改善,争取做到一种性格一座城。
说到维也纳,音乐之声仿佛环绕耳畔;提起鹿特丹,桅杆如林好似跃然眼前;谈及威尼斯,水乡气息已然沁入心脾;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构成了法国历史的缩影;悉尼的歌剧院甚至成为了澳大利亚的象征……这些城市之所以在自己的国家举足轻重,甚至在世界上成为经典之城,都是因为其独一无二的特色,有个性,才生机蓬勃。
在我们国家,诸多高楼林立的城市被现代化的“外套”包裹得严严实实,甚至在现代化建设的“狂轰乱炸”里迷失了自我,使得自身特色的原有风貌逐渐消退。一体现在盲目跟风乱建。大体量、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一些地方打着推进城镇化的旗号,纷纷建设新城新区,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二体现在政绩攀比无度。摩天大楼遍地开花,仿佛在各个城市成为了一种“暴发户”式的炫耀,官员浮躁的虚荣心决定了城市的天际线。三体现在一味模仿复制。城建大吹“复古风”,甚至不考虑自身文化背景、地形地势,为了复古而复古。还有以汲取经验的美好借口大建山寨洋建筑,得不偿失地造成了今天“千城一面,万屋一貌”的不良后果。
画家齐白石曾对自己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城市发展也是这样,要有自己的性格,不然就会使城市建设走入死胡同,陷入死板僵化中无法自拔。“千城一面”无疑是现今中国城市之悲,城市建设现在要塑造自己的性格,而且这些性格要基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由内而外散发出个性,模仿不来也复制不了。别具一格是城市长盛不衰的法宝,要发展就得有创新,哪怕只见于细微之处。
未来城市的竞争一定是创意的角逐。那么到底该怎么做?首先,要挖掘文化主题,发挥城市创意。各个城市要能够识别自身的文化优势,在长期的城市历史文化沉积中找到能代表自己魅力的点,并围绕这一个特色主旋律发展自己的性格,有目标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城市建设。将其创意性融入城市景观、城市产业和城市建筑的方方面面,有利于为城市集聚更多的专业人才、技术和资本要素,实现主题化转型。时尚之都巴黎、汽车之都沃尔茨堡、钟表之都伯尔尼等都是以主题产业文化带动城市景观、城市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对我国中小城市实现创意转型有积极借鉴意义。其次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于一些古城古迹,变改造为保护、激活,这是在维护好历史传承,更是在留住城市的“命脉”,留住城市个性赖以生存的载体。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真正承担起改善民生、保护并促进文化传承的责任,也需要唤起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强化文化保护的公众参与,让民众真正成为文化遗产的主人。历史文化加创意,最终可以形成一种城市品牌,将建设城市变为运营品牌,以此吸引投资和消费,实现城市符号价值和品牌价值,获得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最后,城市“千篇一律”的根源是跟风攀比、管理薄弱、缺乏强制性管理措施。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加快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尽快建立城市建设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管理措施。
城市建设应努力体现鲜明性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使每座城市都有独一无二的风格。相信终有一天,在中国,会实现“一种性格一座城”的美好愿景!
(作者: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