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智慧城市 >

让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大道充满阳光

2024年05月31日 16:54:27

     本报评论员  栗玉晨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面临相似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更加需要传承历史友好,深化战略合作,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重要成员,同为国际社会重要力量,肩负着实现民族振兴、加快国家建设的共同历史使命。中阿关系发展造福双方人民,也有利于促进中东地区和平发展,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增添稳定性。

    5月3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包括更富活力的创新驱动格局、更具规模的投资金融格局、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格局、更为平衡的经贸互惠格局、更广维度的人文交流格局在内的“五大合作格局”合作方向,必将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相关报道见A3版)

    阿拉伯国家地处亚非大陆交汇地带,总面积约13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15亿。阿拉伯国家文化历史悠久,能源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影响。早在2000多年前,中阿两大民族就有了往来。陆上丝绸之路从汉代的都城长安出发,经中亚到达两河流域,再延伸至叙利亚、埃及等地。其后开辟的海上香料之路从广州、泉州等城市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至霍尔木兹海峡,再至伊拉克、埃及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中阿友好交往与互利合作稳步发展,不断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自1956年与埃及建交至1990年与沙特阿拉伯建交,中国同所有22个阿拉伯国家全部建立了外交关系。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不断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集体对话与合作成为中国推动对阿关系高水平发展的重要目标,中阿关系开始从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拓展。2004年1月,以“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为宗旨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成立,标志着中阿双边合作向着机制化多边集体合作升级发展。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双方陆续建立了多种类型的集体合作机制,逐步构建起政治、经贸、人文等多领域协同推进、政府主导与民间参与并举并进的合作格局。中国同许多阿拉伯国家关系从“伙伴关系”发展为“战略合作关系”,进而跃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2022年举行的首届中阿峰会上,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阿关系迈进全面深化发展的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炼了“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规划了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方向,为深化中阿传统友谊、推进互利合作、推动建设中阿新型伙伴关系做出重要贡献。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面临相似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更加需要传承历史友好,深化战略合作,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重要成员,同为国际社会重要力量,肩负着实现民族振兴、加快国家建设的共同历史使命。中阿关系发展造福双方人民,也有利于促进中东地区和平发展,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增添稳定性。

    阿拉伯国家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中国已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双方不断筑牢油气、贸易、基础设施等合作压舱石,加快培育人工智能、投融资、新能源等新增长点,共走创新、绿色、繁荣之路。中阿相互欣赏,互学互鉴,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树立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从埃及、沙特、阿联酋、突尼斯等阿拉伯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到“埃尔奥拉:阿拉伯半岛的奇迹绿洲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幕;从“古埃及文明大展”将走进上海,到未来5年力争实现1000万游客互访……双方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共创辉煌。

    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以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为契机,中阿双方将不断充实和深化中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格局,努力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让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大道充满阳光。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梁海波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