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剑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中,服务消费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数据显示,在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由2013年的人均5246元增长到2023年的12114元。今年1—7月,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比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快4.3个百分点。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于服务消费的关注度要高于商品消费。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居民整体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供给的完善丰富以及“数字中国”建设的快速推进等,驱动服务消费持续增长。不仅为城市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因此,服务消费在我国居民消费选择中比重不断增加,且在我国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占比中也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
促进服务消费,不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的重要着力点。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国务院近期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专门就服务消费发展作出系统全面部署。各地根据区域特色优化消费供给,文化娱乐、运动休闲、康养托育等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尽管我国服务消费日益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仍然偏低;与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消费需求相比,高品质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如何根据新的变化特点、新的细分需求、新的发展阶段对服务消费进行扩容提质,有必要从政策、产业、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发力,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推动服务业优化升级。
通过提高服务业开放度,放宽对服务业管制,鼓励国内外资本投资服务业,以增加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支持服务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完善研发资金、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通过税收优惠、以旧换新、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方式,撬动消费需求,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行业人力资源质量,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服务人才的需求;通过优化城市环境,提供公共空间等措施,完善服务消费各类基础设施,加大对服务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投入,缩小数字鸿沟,实现资源共享,进而优化城市消费环境、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培育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挖掘餐饮住宿等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文化娱乐等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丰富商品和服务类型,优化扩大服务供给,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要;通过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畅通投诉维权渠道,规范市场秩序,为提升服务消费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也是促进服务消费的关键举措。通过在扩大就业等方面发力,持续改善收入分配机制,健全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制度,让人们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服务消费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24年服贸会上发布的多项数据显示我国服务消费蓬勃迸发。未来,通过提高服务业的开放度、创新度、绿色化、法治化等,可以有效促进服务消费的增长,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编辑: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