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热点 >

剑言城市 | 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新城市

2025年09月05日 17:46:03

文/王克剑

8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正式公布。根据《意见》精神,未来城市发展将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这一转型不仅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也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国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升至2024年的67%,城市发展正从快速扩张期进入稳定提质期。过去依靠土地、资本等要素驱动的“摊大饼”式城市扩张已不可持续未来城市发展将更多依赖科技知识、数据等新质生产力要素,以及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功能重塑等模式通过落实城市发展新理念,注重“存量提质”,城市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五个转变”重塑城市工作

《意见》中特别提到“五个转变”即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今后,城市工作将全面转向“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特色发展、治理投入统筹协调”的模式。这意味着城市治理将更加注重居民的实际需求,强调精细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构建现代化城市

《意见》围绕“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个城市”建设目标,系统部署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创新城市强调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宜居城市注重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美丽城市重视绿色低碳转型,通过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空间;韧性城市强调完善城市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事件的“安全底线”;文明城市通过赓续城市历史文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有温度、有记忆、有认同感的精神家园;智慧城市通过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实现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未来城市将不再“单打独斗”,而是走向“组团式、网络化”协同发展这将打破城市“各自为战”的旧格局。《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增强中小城市和县城的承载能力,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构建“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体系。这意味着城市间定位将更加明确,通过实现错位互补设施互联互通治理联动协作产业链协作,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

《意见》提出,通过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这意味着今后城市发展将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通过推进城市更新等,让城市“沉睡”的资源重新焕发生机通过完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及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激发城市新动能。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城市不是钢筋水泥的森林,而是有机的生命体。《意见》强调,要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数字赋能、制度创新和公众参与,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市治理共同体,让城市既有“智慧大脑”,也有“温暖内心”

未来的城市,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机器,而是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共同体”。通过贯彻《意见》中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指示,今后我们的城市将更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编辑:李晗)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马罡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