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智慧城市 >

我国集体林地达25.68亿亩

2023年10月13日 16:34:50
位于福建三明沙县区的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资料图)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发布会,就《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有关情况进行解读。20多年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接续递进,成果持续巩固深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林表示,林改改出了满目青山,集体林森林蓄积比林改前增加了近39亿立方米,增幅近85%,有林地面积增加了近4亿亩。

    唐芳林介绍,我国现有集体林地25.68亿亩,占林地总面积的60%,分布在2600多个县,涉及到1亿多农户。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集体林改就此在全国推开,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场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变革,契合了时代发展,顺应了林农期盼,奠定了山区林区共同富裕的基础。

    林改以来,全国发放林权证1亿多本,初步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建立了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全国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300多亿元,成为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在推动林权流转和林业规模经营方面,培育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业合作社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近30万个。集体林地产出每亩约300元,比林改前增长3倍多。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8万亿元,部分集体林业大县农民一半以上收入来自林业。集体林改策源地福建武平县捷文村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林改前的1600元增加到近3万元,增长了18倍。

    集体林是提升碳汇的重要载体,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徐济德表示,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在目标设定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统筹推进,突出“四个持续”,即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生态质量持续提高、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徐济德介绍,集体林是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碳库”,林木蓄积量每增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而且,集体林中的中幼林多,蓄积量增长空间大,可以发挥更大的碳汇潜力。此外,木材、竹材固碳储碳的能力非常强,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此外,集体林是木本油料、林果、林菌等可食林产品的主产区,是储量丰富的“粮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目前,80%以上的国内木材来自集体林。持续增长的集体林资源,是我国应对国际木材市场波动、维持国内木材供给安全的底气所在。

    文/本报记者  董鑫

    供图/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梁海波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