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法治建设 >

“双11”网购,这五类常见陷阱要避“坑”

2023年11月13日 08:49:30

  新华网合肥11月12日电(记者刘美子 潘峰)派发虚假红包、冒充客服要求“激活订单”……记者从安徽省合肥市反诈中心了解到,“双11”期间,不少诈骗分子“盯”上消费者的钱袋子,设下了重重陷阱,警方提示几类常见陷阱要避“坑”。

  “收到银行卡被转走13万元的短信,我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韩先生表示,近日,他在网购后接到自称某网店“客服”的电话,称其快递受损可申请退款理赔。“由于对方提供了准确的订单号和物流信息,所以他才放下防备,跟着所谓‘客服’下载了一款App,通过该App打开了手机屏幕共享功能并按照指示操作。”韩先生说。

  记者从合肥市反诈中心了解到,不法分子从非法渠道获得客户信息,然后冒充客服或快递员实施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双11”网购需警惕这几类诈骗。

  陷阱一:虚假红包诈骗。“双11”期间,消费者常能收到各大电商平台派发的红包。不法分子会趁机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渠道,派发虚假“双11”红包,诱骗消费者点击,套取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   

  陷阱二:“激活订单”诈骗。“双11”网购高峰时段,因为操作人数多,难免会出现网页打开慢、网银交易迟钝的情况,不法分子会趁机冒充客服,以支付系统出现问题为由,要求“激活订单”,诱骗买家登陆钓鱼网站,进而套取信息、骗取钱财。

  陷阱三:虚假客服诈骗。不法分子会从非法渠道获得客户信息,然后冒充客服,以各种理由诱骗消费者点击其提供的钓鱼网站链接,或诱导消费者下载指定App并打开屏幕共享等方式,盗取持卡人的银行卡密码及动态验证码。  

  陷阱四:二维码诈骗。不法分子会冒充卖家,利用消费者经常使用的“扫一扫”功能,向买家提供一个二维码。不法分子发送的二维码中,有的是直接通过二维码付款,骗取受害人付款;有的是木马病毒的下载地址,以此盗取买家的个人信息。

  陷阱五:中奖诈骗。“双11”购物后,很多人会收到一些中奖信息,这些信息中的一些网站链接地址,可能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让消费者手机或电脑感染木马病毒。  

  警方提醒,网上购物时不要直接给“商家”的私人账户打款,不要随意点击或者下载“卖家”发来的不明链接,尽量保留聊天记录、发货单等网上购物凭证,发现被骗后应及时报警。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张倩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