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9月刊
P. 3

????













                    重拾城市文化 重塑城市风貌





                    〉〉王克剑





                        城市风貌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气质形象,是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个性特征,反映了城市的
                    空间特点和景观面貌,表现出城市的地域特色与时代风采,显示出当地人民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同
                    时还能展现城市的经济、文化、科技、商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人文景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每座城市所表现出的风貌特色都应有自己
                    鲜明的特点和优势。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不少“千城一面”或者“一城
                    千面”的现象,城市风貌被严重破坏。
                        进入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重拾曾经破碎的城市历史碎片、如何重塑当今城市风貌,值
                    得我们深思。
                        平衡好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进行城市风貌设计、展现城市个性的基础。要保护好、利用好自然环境,如利用山川丘
                    陵、大江大河等自然景观,来突出城市独一无二的特征。此外,要平衡好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依托
                    山水脉络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设计、开发、利用,依托当地的自然格局促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
                    和谐。通过营造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城市风貌,展现地域特色,让人们在“望得见山,看得见
                    水”中记得住城市,留得下回忆。
                        平衡好历史文化与时代特色的关系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根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城市历史文
                    化遗存,有物态的,如旧居、遗迹等;非物态的,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事件、传说等。塑造城市风
                    貌,要尊重前人留下的城市风貌及其文化传统,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注重融入时代特色、人文精神,还
                    要加入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等理念。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新设计来寻求历史传统与现
                    代生活的结合点,营造出既具有历史厚重感又彰显时代特色的城市风貌。
                        平衡好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的社会主体作用决定了人的精神风貌在城市风貌构成中的重要地位。打造城市风貌,要坚持以人
                    为本,除了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地域特色、人文情感,还要凸显民居特色、民风民俗,也要顺应人
                    们现代生活的需求,且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是塑造城市风貌的有
                    力支撑。一座城市的肌理既应有生动的市民生活,又应有繁荣的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处
                    理好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的发展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是塑造城市风貌的重要环节。
                        城市风貌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与时代特色、市民生活与经济发展所凝结成的,是一座
                    城市独有的魅力。要处理好城市发展各要素的关系,在传承创新中,塑造生动活泼、内涵丰富且独具特
                    色的风貌之城。




                                                                                                          1
                                                                                                   2020.09.20
                                                                                                   WWW.ZGCSJS.ORG.CN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