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河道景观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证
    作者:陈迪 赵健
    摘要:乡村河道景观是乡村形象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河道景观的提升对于乡村文明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的乡村河道景观设计普遍存在着规划形式单一、文化传承不足、生态理念薄弱等问题。

  • 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实践探索
    作者:褚尉淇
    摘要:本文探讨了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如何在城市发展中有效保护历史建筑,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可行方案。通过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进行审视,旨在达成良好平衡,促进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共生共荣。

  •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优化策略
    作者:邹灿锋
    摘要:排水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构成部分,可以将降雨所产生的雨水排入海洋与河流,以保障城市内部的防洪安全与排水通畅。近年来,伴随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持续加快,城市排水系统的复杂性及规模不断扩大,因此,为保障雨水的顺利排出,如何优化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已然成为相关人员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先详细分析城市排水系统概述,随后指出目前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最终再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优化完善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些许参考,进一步提升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而推动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 智慧城市视角下城市规划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袁祥文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智慧城市视角下城市规划发展模式的研究。通过分析智慧城市的特征和价值,探讨了城市规划在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的变革与创新。研究认为,智慧城市理念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优质生活环境的构建。最后,从技术、管理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智慧城市规划发展模式应关注的关键问题。

  • 文化传承视角下城市更新设计路径分析
    作者:张正祎
    摘要:城市更新在城市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并且也是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关键举措。随着城市快速的扩展,一些城市中具有历史气息的地区及其文化传统已受到破坏,正处于迫切需要重新构建和改进的挑战中。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寻找并平衡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均衡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 基于大数据的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度测定及影响机制研究——以漳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作者:陈虹
    摘要:以漳州古城为例利用大数据手段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人群活动、交通组织、空间环境、功能业态和历史资源分布进行量化研究,深入剖析了影响历史街区空间活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街道类别、功能密度、街道空间环境、交通组织和功能混合度是决定街道空间活力的关键因素,而历史资源的分布与街道空间活力关联并不明显,揭示出对传统街巷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仍有待深化。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历史文化街区活力提升策略建议。

  • 基于多目标的城镇滨水空间管控与利用方案——以东莞市中堂镇碧道建设为例
    作者:黎尉
    摘要:本文以东莞市中堂镇碧道建设规划为例,探讨多目标导向下的碧道建设规划。分析了碧道建设的背景、作用、意义;梳理当地水系现状、特色资源等本底条件,进行碧道建设适宜性评价,提出碧道建设的目标。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提出辖区碧道总体布局、碧道类型和特色定位,并制定主要水系的碧道规划方案。

  • 基于BIM技术的宿迁市儿童友好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宿迁桥下公共空间为例
    作者:金佳 巩艳 钱行妹 郭泽
    摘要:随着当下全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大力推广,对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基于儿童友好的设计理念,运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式,结合BIM技术,针对宿迁市既有公共空间儿童友好项目占比少、公共空间对儿童不友好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文章提出了儿童友好城市公共空间三级体系构建并给出对应的评价指标,再结合评价指标运用BIM技术对宿迁市桥下公共空间进行儿童友好设计。以期为全国类似桥下空间做儿童友好设计指引。

  •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的无废公园设计研究——以N-PARK口袋公园为例
    作者:陈行
    摘要:随着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城市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无废公园是一种结合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城市公园模式,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景观设计视角,以武汉市N-PARK口袋公园为例,探讨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的无废公园设计模式,从无废城市理念应用、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多元功能场所体验和建设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引导,以期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 节能技术在变配电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鲁升豪
    摘要:配电房是电力供应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和用户终端之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结构连接作用。配电房的设计工作十分关键,设计效果对电力系统的使用质量和节能状态具有较大影响。但是,变配电设计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产生较多设计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深入分析节能技术在变配电设计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 1... <<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 1800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