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切换为手机版
地方频道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海南自贸港频道
河北频道
山西频道
江苏频道
河南频道
四川频道
设为首页
订阅杂志
稿件查询
我要投稿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期刊投稿
《城市建设》期刊投稿
国际合作学术期刊投稿
投稿咨询热线:(010)6325 7791
招商合作热线:(010)6325 7920
首页
新闻
图话
视界
学术
期刊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作者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单位
参考文献
大重量叠合梁吊装对既有隧道变形影响研究
作者:熊松,杨守臻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变得越来越密集。本文以鄞州大道高架快速路上跨在运营轨道交通2号线区间为工程依托,针对大重量叠合梁吊装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问题,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并结合现场监测分析叠合梁吊装在不同阶段(包括临时支撑架设、各节段叠合梁吊装、临时支撑拆除)下的施工对下卧既有轨道交通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叠合梁吊装施工引起既有隧道最大沉降4.21mm,最大水平位移1.79mm,发生在区间正上方吊装过程,并且在临时支撑拆除后荷载转移发生回弹,最大沉降减小至2.21mm,最大水平位移减小至0.65mm;现场监测得到叠合梁吊装施工引起既有隧道的最大沉降2.4mm,最大水平位移3.1mm,变形控制效果良好。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栾亚磊 齐立强 薛宏涛
摘要:进行房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时,后浇带施工技术较为常用,是一种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预留缝,采取分段浇筑混凝土方法,然后在所设置的预留缝处进行二次浇筑作业的技术手段。必须高度重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明确房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各种要点及注意事项,主要是后浇带的设置原则、后浇带施工类型的选用、模板制作及处理、后浇带施工作业,对房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裂缝必须严格控制。
装配式装修的技术应用与改进
作者:李云飞 李腾飞 高磊
摘要:随着住宅需求数量的日益增加和人们对住宅品质要求的普遍提升,现行的住宅室内装修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主要是由其落后、粗放的生产方式,以及不规范的操作程序所致。甚至,成为了提高住宅品质的一道障碍。装配式装修风靡于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我国也悄然兴起一阵装配式装修的热潮。本文主要分析装配式装修现阶段的技术应用情况和讨论改进研究机制。
现代建筑外墙装饰技术发展与创新趋势分析
作者:牛茂盛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现代建筑外墙装饰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趋势。通过对外墙装饰技术的历史演进和当前形势进行探讨,揭示了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结合科技进步和设计理念的变革,探讨了外墙装饰在可持续性、环保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发展趋势。本文还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外墙装饰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创新。
对后疫情背景下办公空间的新考量
作者:张雨婷
摘要:近年来突发疫情的影响,让业界将目光开始转向注意办公与健康的关系,也重新审视工作场所的安全距离。对于疫情后的回归,居家办公的慢节奏与都邑办公的快节奏产生了不小的冲突,如何通过升级企业环境让企业在后疫情时代快速发展,更快速的调整员工的精神状态。从物理、心理和社交层面为员工提供舒适与高效的地方。本课题试着对后疫情背景下办公空间设计的案例的分析,探讨人们对于现代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办公空间环境的需求变化,设计师怎样在既保证防护安全的情况下又能做到空间灵活使用,希望本次设计方案能够对设计实体及施工方、使用方提供一些参考。
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多功能组合分析——以陕西两所高校的新图书馆为例
作者:任娟,黄文华,董小华
摘要:本文立足于公共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结合图书馆发展趋势,探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多功能组合要素及其实践创新。通过对功能性设计原则与空间组合的研究,提出了图书馆建筑在满足不断变化需求中的应对策略。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图书馆建筑进行了比较研究,评估了多功能组合的效益,展示了多功能空间设计对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与社会文化功能的重要性。最后,强调了多功能空间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为未来多功能图书馆建筑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钢筋混凝土结构正梁与反梁的设计对比分析
作者:吴濠任
摘要: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正梁和反梁的受力形式和使用需求,基于盈建科(YJK)软件建立了对应的框架结构模型,分别从正梁与反梁的配筋信息、内力分布、变形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可靠性角度来看,在相同配筋配置和竖向荷载条件下,正梁的承载能力比反梁更为可靠为同类工程的方案选取和设计提供借鉴。
解析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
作者:徐金
摘要:研究探讨了绿色建筑技术在运城市中心医院二期外立面幕墙工程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BIM技术、可持续设计技术、结构分析和仿真技术、智能建筑技术以及3D打印和预制技术等关键领域。这些技术的集成和应用旨在优化建筑能效、降低环境影响,并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使用这些先进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展示了如何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有效控制能耗和碳排放,为中国城乡建设领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浅谈遗址博物馆设计——以良渚博物院二期为例
作者:王人玉 郑常波
摘要:遗址是人类发展的见证者,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近年来随着考古的发展,越来越多遗址博物馆建成。它不仅要满足遗址展示的需要,还要尽可能减少展示带来的遗址本体及周边环境的破坏,为遗址的保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本文以良渚博物院二期为例来探讨遗址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未来的遗址博物馆设计起到引导的作用。
触媒效应下历史地段老旧街区微更新设计与探究
作者:施春妮 张国峰
摘要:本文探讨了触媒效应下历史地段老旧街区微更新设计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通过对老旧街区进行微更新,可以保留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1...
<<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
1800
友情链接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国土资源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
科学技术部
自然资源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新华网
人民网
中新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加入我们
本社资讯
中国城市建设网理事会章程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