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切换为手机版
地方频道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海南自贸港频道
河北频道
山西频道
江苏频道
河南频道
四川频道
设为首页
订阅杂志
稿件查询
我要投稿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期刊投稿
《城市建设》期刊投稿
国际合作学术期刊投稿
投稿咨询热线:(010)6325 7791
招商合作热线:(010)6325 7920
首页
新闻
图话
视界
学术
期刊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作者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单位
参考文献
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作者:董青峰
摘要:现阶段,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市场经济格局发生改变,建筑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绿色建筑理念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兴起和发展。然而,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在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绿色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率。本文将阐述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内涵与目标,并分析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优化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建议,望促进绿色建筑的高效发展。
建筑工程管理中智能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
作者:陈伟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方式往往存在效率低下、信息不畅通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智能信息化技术应运而生,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智能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首先对智能信息化技术进行浅析,然后探讨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接着对信息化技术应用进行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价值和作用。
东莞市生态用地对城市热环境的调节作用分析
作者:刘永林,江吉平,吴非,岑敏仪
摘要:东莞市城镇开发格局经过多年的分散化发展,国土空间开发强度高,景观格局呈现出破碎、分散、无序的状态,生态调节功能逐步减弱,城市“热岛”不断增加,需要深入分析生态用地对城市热环境的调节功能,用以指导今后优化调整国土空间规划策略。本文采用TIRS10-SC 算法反演地表温度,以及计算景观面积比例(PLAND)、景观形状指数(LSI)、平均邻近指数(CONTIG_MN)等三种主要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010-2020年东莞市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温度、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等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相关关系,揭示生态用地对城市热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大量的农用地和水域转化为建设用地,导致全市生态用地整体减少了9.9%,城镇开发建设行为不断地侵占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对生态环境及粮食安全造成较大的潜在风险。(2)随着生态用地快速减少,全市大部分地区的地表温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生态用地以及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过渡地带更为明显。(3)PLAND、CONTIG_MN两种景观指数与建设用地地表温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LSI指数则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当生态用地面积占比越高,形状越规则,连通性越好,地块越集聚时,建设用地地表温度越低。(4)东莞市生态用地景观格局越来越支离破碎,生态用地对城市热环境的缓释作用逐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强。本文揭示了东莞市生态用地对城市热环境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但是随着生态用地减少以及景观格局破碎化发展,这种调节作用正在逐步减弱,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用地连片化和扩大化打造,增强生态用地调节作用。
自然要素对国土空间开发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以黄石市为例
作者:陈青 熊娟
摘要:黄石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山水文化名城。本文对黄石市的气候变化、水土资源、自然灾害等自然要素本底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关分析结果,找出其优势与短板,发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可能的风险,研究其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影响,提出与黄石市未来发展趋势相适应、国土空间开发相协调的对策建议,为《黄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科学编制提供数据支撑。
深圳市规划引领实施新模式探索——以龙岗区公共配套设施为试点
作者:倪明 柯水松 宋宁 张鸿雁 晏晶晶
摘要:为落实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要求,推动公共配套设施有序实施、快速落地是深圳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公共设施供需矛盾突出,规划引领、计划统筹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加强规划到实施的动态传导,提升规划引领作用。基于此,本文以龙岗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为试点,通过“三个提前,一个基础”探索规划引领实施新模式,加强规划引领和计划统筹,实现项目从规划到实施的有序衔接、高效落地,以期能促进深圳市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助力深圳改革提速。
城市快速路沿线的空间景观研究及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以常州市中吴大道为例
作者:钱舒皓 屠泳博
摘要:街道是城市风貌最为主要的展示空间,快速路作为城市区域间联通的主要通道,在带动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的同时,还承担着城市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功能,快速路车行交通为主的特征也带来街道景观研究的不同视角,本文以车行视角下的街道景观及其对应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筑高度、贴线率、界面材质、建筑体量的空间元素与街道景观的内在联系,探寻优美的街道景观背后蕴含的空间形态模式,并结合具体项目,提出基于街道景观的城市设计控制方法。
规划视角的城市安全韧性思考
作者:梁媛媛
摘要:近几年国内外城市在规划方面开始对“韧性”问题加以关注,现有针对城市韧性的研究方面并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为推进我国城市安全韧性的建设,对全球代表性的城市案例进行了对比得出,城市安全韧性的构建在不同制度背景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核心在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城市安全韧性建设模式为国家统合型,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制度环境,同时也能够吸取其他国家和城市的优良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本文对规划视角的城市安全韧性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策略。
乡村文化旅游背景下滨水空间公共服务设施改造——以倪梁村为例
作者:吕雁飞 卢群 许译文 张鑫辰
摘要:目的:对乡村滨水空间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改造设计,在运用艺术手法建设的过程中,同时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深度挖掘和助推。 方法:通过加强美化农村滨水基础设施建设,以文化艺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从而吸引和影响更多人群。 结果:将乡村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设计中,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新思想新思路。
健康社区导向下沈阳市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魁星住区为例
作者:孟繁毅 赵钧
摘要:在健康城市的建设中,健康社区发挥着细胞工程的作用。针对城市高密度社区公共空间普遍存在数量少、使用程度高、功能单一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健康社区的相关理论和指标梳理和分析,结合建成环境提升、社区文化营造、健康理念注入三个路径。以沈阳市大东区魁星社区为例进行更新设计研究,为社区更新的理论是实践提供帮助与思考。
浅析城市桥下空间利用研究——以广州海珠区为例
作者:陈桂玲
摘要:桥下空间作为城市桥梁的附属空间,具有交通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属性,对城市景观、生态功能和城市活力有着较强的影响作用。在城市更新规划中类似桥下剩余空间也是最有潜力可挖掘的部分,因此,本文对广州海珠区范围内的桥下空间进行实地踏勘调研和开展建成环境的使用评价收集,对桥下空间的利用现状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其空间所形成的动因以及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桥下空间利用的价值与意义,希望为城市桥下空间的功能开发与治理实践探索新思路。
1...
<<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
1800
友情链接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国土资源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
科学技术部
自然资源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新华网
人民网
中新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加入我们
本社资讯
中国城市建设网理事会章程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