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切换为手机版
地方频道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海南自贸港频道
河北频道
山西频道
江苏频道
河南频道
设为首页
订阅杂志
稿件查询
我要投稿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期刊投稿
《城市建设》期刊投稿
国际合作学术期刊投稿
投稿咨询热线:(010)6325 7791
招商合作热线:(010)6325 7920
首页
新闻
图话
视界
学术
期刊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作者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单位
参考文献
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作者:辜琴
摘要:园林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陶冶居民情操以及美化城市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城市文明建设贡献巨大。随着近年来国内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的运用,不仅能够确保园林 景观内不同植物的成活几率,同时还可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进行维护,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已然成为新时期提升园 林景观质量的必要途径。本文基于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概念,探讨园林绿化工程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园林绿化养护 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包括植物修剪、土壤和艺术性等方面,并研究现阶段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加强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的措施,以期为国内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和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分析
作者:李鹏
摘要: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经济信息化时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思想观念上的改变都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城市居民文化素养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所以对城市居住环境、城市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因此园林景观建设不仅承载了环保效益、美化效益,同时更是人们实现精神追求,提升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就针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森林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对策
作者:刘清源
摘要:森林资源是土地自然生态的关键部分。它对大自然健康运行起着巨大作用,比如维持水源,优化水质,维持水和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整大气碳氧平衡和区域内的气候等。它间接的推动着人类生命进化和人类文明的进程。但是,森林资源管理也会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有效地提高森林资源的管理效率,森林管理人员应该找出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做好对森林资源的营护工作,这样才能更科学高效的经营、管护我国森林资源,以便于进一步优化、提高森林的社会效益。
污水管网价格机制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张然
摘要:污水管网建设运维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分析国内外污水处理收费现状,探讨了污水管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建议按照逐步提升、全成本回收原则建立价格机制, 健全污水处理收费政策体系,探索管网价格新机制新模式,加强成本监审与信息公开,以期为促进污水行业发展和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关于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的问题探析
作者:王士民
摘要:城市化建设中,市政工程项目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数量呈现出增加趋势。城市基本设施建设体系中,市政项目极为关键,能够在提高工程项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城市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展开,同时对于城市环境的优化也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期间,需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确保施工安全性以及施工质量。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线侧下式”铁路客站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分析——以雄安站、新建福州南站为例
作者:孙伟立
摘要:中国高速铁路网络蓬勃发展,创新型客站设计也日趋成熟。通过对旅客心理及行为轨迹分析,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探析线侧下式铁路站型中的主要公共空间设计,探索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创造出既满足旅客出行功能、又契合旅客心理需求的空间。
地域文化在现代铁路客站中的转译重构——以郑州航空港站为例
作者:姜乃婧
摘要:现代铁路客站作为城市对外的名片和核心门户,是往来旅客对当地感知和回忆的重要载体,是地域文化最直接的展现平台。本文通过对郑州航空港站的解析,探索如何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并与现代铁路客站的空间特质和使用需求相结合,从而实现功能的改进和形式的创新,提升站房整体的文化价值。
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探索
作者:代巨鹏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加速布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力求全方位、立体化呈现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通过高清、立体、可视化场景精准反映地形空间分布、地表纹理细节、地物形态特征,实现自然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关联互动。本文聚焦实景三维建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为引领,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效能为着力点,通过实景三维技术的运用,为空间规划、城市治理、城市风貌设计、方案评审、生态修复、历史风貌保护、建设项目测量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
作者:钟泽兴
摘要: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力非常大,对于地方发展和百姓生活产生了严重的损失。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目的是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针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研究,得到详细的地质灾害数据信息,在未来的灾害治理、灾害预防中得到更好的效果。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比较多样化,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及明确的评价指标,掌握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发生机制,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人类社会发展给出更多的保障。
在役桥梁桩身完整性检测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作者:王媛媛 王洪革 巩文龙
摘要:在役桥梁桩基由于上部结构的存在,现有常规检测技术难以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准确检测。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 PST 法及声波 CT 法两种新型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检测要点,结合工程实例中的应用情况,验证新技术的准确性及适用性, 以期为桩基检测人员提供更多更优的方法选择,推动在役桥梁桩基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
<<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
1800
友情链接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国土资源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
科学技术部
自然资源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新华网
人民网
中新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加入我们
本社资讯
中国城市建设网理事会章程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