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19年 3月刊
P. 3

????


















                    5G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未来可期




                    〉〉王克剑





                        2月28日,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落下帷幕。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成为了本届大会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通讯技术从电报、电话到手机,从1G到4G,每一步的发展都为社
                    会带来了无尽的便利和福祉。5G的应用,将使联网设备数量迎来史无前例的爆炸性增长,数十
                    亿部智能家居传感器、工业设备以及人工智能计算机将接入互联网。
                        据联合国2018年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68%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因此,智慧城市建设
                    及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智慧城市实现5G和云计算等技术联合,可以将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实
                    时信息交互,传输彼此的位置、速度、行事路径,避免交通拥堵,还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者提供
                    预测模型。
                        现今,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不单单是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互联设备系统建设,即物联
                    网建设。物联网是指数量众多的物,通过互联网与人实时相连。据估计,到2020年,将有超过
                    500亿的终端和设备联网。随着5G及超高速网络的发展,物联网让交通传感器及无人机技术成
                    为可能。基于此,5G将是像水、空气一样的新型智慧城市生存和运转必备要素。5G作为建设新
                    型智慧城市的技术利器,以技术进步创新城市应用,丰富智慧城市内涵。
                        建设智慧城市,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等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互联网技
                    术为依托,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广电网的“三网融合”,从而带动网络基础设施行业发
                    展;以云计算平台技术为支撑,进一步提升政府数据中心能力,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面向重
                    点行业的信息数据中心,广泛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促进数据信息产业发展;以面向公众服务的
                    需求为导向,发展与智慧城市相配套的系统应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集成电路、嵌入式软件以
                    及动漫新媒体等应用软件,促进软件研发行业的发展。
                        建设智慧城市,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创优化、节
                    能、环境友好的创新型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智慧技术、智慧思维的拓展与传播,
                    可以进一步激发整个社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热情,从而为技术再创新、集成创新的实现提供了
                    可能。
                        建设智慧城市,对加速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培育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建设智慧城市可以促进以智慧产业为龙
                    头的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信息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推动我国信息产
                    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与升级。




                                                                                                          1
                                                                                                   2019.03.20
                                                                                                   WWW.ZGCSJS.ORG.CN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