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城市建设 24年6月刊印刷
P. 10

高层






                                  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第四,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生产关系必
                                      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成果                 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                   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
                                  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此,我们要及时将科技                   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
                                  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                    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
                                  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                   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
                                  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                   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的。因此,要
                                  产力布局产业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                   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
                                  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提升产业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
                                  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                   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
                                  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                   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
                                  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                   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
                                  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                   国际环境。
                                  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                      第五,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要按照发展
                                  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                   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
                                  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大种业、农机等科技                   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
                                  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用创新科技推进现代农                    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
                                  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
                                      第三,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是                 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着力培养造就战
                                  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                   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
                                  产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                   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加强劳动者技
                                  达峰碳中和。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能培训,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素质。要健全要素参
                                  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
                                  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                    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
                                  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                   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                   的良好氛围。
                                  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
                                  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                   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                                                 董淼编辑
                                  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8 2024.06.20
              WWW.ZGCSJS.ORG.CN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