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城市建设 24年 9月刊
P. 3
????
迈向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王克剑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推动下,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与传统城镇化
不同,新型城镇化不仅关注城市规模的扩张,还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这一转变
是我国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战略转型需求的重要体现。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
也承担着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缩小区域差距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为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需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划与政策指导。
7月3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通知指出,以体制机制改
革为动力,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
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
支撑。
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这不仅意味着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还包含保障公平的
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具体而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其中的首要任务。
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特别是取消或放宽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可以降低农业转移人
口进入城市的门槛。同时,建立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确保流动人口能享受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
公共服务,从而缩小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差距,使所有居民共享现代化发展的成果。
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原则。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必须立足于
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避免片面追求城镇化率的提升而忽视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需要统筹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既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又能优化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为
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分类施策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策略。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资源环境、经济基础和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
差异,因地制宜是确定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方向。对于城镇化潜力较大的地区,应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促进
产业园区的升级和扩能,强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以提升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力和人口吸纳能力。而对于城镇
化率较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县(市、区),则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
种因地制宜的分类施策方式,有助于推动各地更好的实现高质量发展。
集约高效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在全国“三区三线”划定的基础上,有效集聚各类要素资源,促
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人口集聚的有机统一。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推动城乡融合、
区域协调发展,可以有效释放新型城镇化所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此外,推进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也有助于提
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治理水平。
在推动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同时,现代化都市圈的培育也至关重要。依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
用,促进周边市县的共同发展,形成通勤便捷、产业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的现代化都市圈。通过提升城际通勤
效率,推动产业分工协作,强化市场一体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形成集约紧凑的城镇
化布局。此外,还需加强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监测评估,定期开展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和调整,提升新型城镇
化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1
2024.09.20
WWW.ZGCSJ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