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热点 >

剑言城市 | 好房子就要有好标准

2025年05月09日 17:11:01

文/王克剑

安得广厦千万间千古呼唤,到“居者有其屋”具体实践,再到追求“好房子”愿景的落地,住房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关心、关注的“大事”,也是考量人们幸福指数的一把标尺,如今关于“好房子”建设更是牵动着十几亿人的神经。

新版《住宅项目规范》已于2025年3月13日发布,自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也意味着今后新建住宅将严格执行“新规”,将有更多“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好房子”支撑城镇住宅高质量发展。

纵观“新规”,除了受到高度关注的新建住宅建筑层高由“2.8米”提升为“不低于3米”,从过去“7层及以上须设置电梯”提升为“4层及以上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等内容外,还针对居住环境、建筑空间、适老化设计等方面,或是作出首次强制性规定,或是进行改进提升。

“新规”就住宅的空间标准作出重要改变,例如新建住宅“身高”规定为“不低于3米”,以此更好提升室内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效果,解决人们住房空间受限之困。同时,根据国际通行做法及当下适老化、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等需求,要求新建住宅设置电梯的楼层降至4层,还要求电梯轿厢尺寸满足担架进出需求以及住宅建筑的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能覆盖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以更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新规”中从住宅空间高度到电梯设置楼层变低,再到电梯空间内信号覆盖等,这些细微的变化,正是住宅建设迈向高标准、高质量的注脚,同时也能倒逼开发商优化设计、施工和材料选择,促进建筑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升级,进一步推动“好房子”建设。

居住环境的提升也是本次“新规”的亮点。例如,“新规”提高了住宅建筑卧室、起居室与相邻房间之间墙体、楼板的隔声性能要求,提高了建筑外窗的隔声性能,并规定了建筑设备,如电梯、水泵等传播至卧室、起居室内的建筑设备结构噪声限值。这也意味着挨家挨户的说话声、电视声、音响声、楼上的脚步声、家具移动声、排水噪声等噪声干扰更小了,居家生活私密性更有保障,生活环境更为安静。同时,“新规”从冬季保暖、夏季隔热以及建筑通风三方面对住宅建筑提出基本性能要求,规定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设供暖设施,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设供暖、空调设施或预留安装位置等。“新规”还要求,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能满足日照标准;每套住宅卧室、起居室、厨房均应有直接采光。“新规”中的这些强制性要求,不仅能够提高居民居住的舒适性,还对居民居家心理健康和老年人、儿童健康水平有所关照,将进一步实现人们对“好房子”的愿景。

此外,“新规”还提出了很多人性化、有“温度”的建造标准。围绕适老化设计,要求卫生间便器和洗浴器旁应设扶手或预留安装条件;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1个无障碍公共出入口;提高户门、卧室门、厨房门和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方便搀扶老年人进出,或乘坐轮椅进出等。同时,围绕住宅安全,“新规”对燃气、电气、高空坠物伤人隐患等,明确了相关标准。这些强制标准关乎住房的舒适度、安全性、便捷程度,意味着住宅从单纯的“居住场所”转向“生活载体”,标志着住宅建设进入品质化时代。

住宅“新规”的实施是加快建设推广“好房子”的关键一步,是我国住房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的重要一环,不仅反映出社会进步与住房需求的变迁,也进一步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的需要。同时,“新规”中的具体要求,不仅能提升人们居住体验,也将加速行业洗牌、淘汰低质产品,促使房地产企业开发多元产品,满足不同层次居住需求。同时,也将激活改善型住房需求市场,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编辑:李晗)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马罡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