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今年九月三日的阅兵盛典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这不仅仅是一场国防力量的展示,更是一部恢宏壮丽的流动史诗,是科技与艺术在长安街上完成的伟大融合。
当受阅部队以刀削斧劈般的直线列阵于东长安街时,我仿佛看到一座用钢铁与信念铸就的移动长城。迷彩绿、浪花白、天空蓝——这些色彩不再是简单的颜料,而是民族尊严的视觉象征。战士们目光如炬的身姿,构成了一道道比任何古典雕塑更富有力量的立体线条。
空中护旗梯队掠过天际的瞬间,直升机旋翼划出的弧线与飘扬的旗帜形成绝妙的构图。那面巨幅国旗在苍穹中绽放的红色,比我调色盘上最鲜艳的朱砂还要炽烈。而当战旗方队浩荡而来,每一面饱经战火的功勋旗帜都在阳光下泛起历史的金光,这些褶皱里藏着的英雄故事,胜过任何一幅史诗油画的厚重笔触。
最令人惊叹的是装备方队的现代美学——流线型的导弹载具、棱角分明的装甲战车,这些国之重器不仅展现工业设计的极致追求,更在行进中创造出机械与美学完美结合的动态艺术。空中梯队的编队飞行更是精妙绝伦,预警机引领的机群在碧空留下银彩色轨迹,宛如以天空为画布创作的巨型装置艺术。天安门广场人临时观礼台整体设计为三个“人”字,形成“三人为众”的视觉效果,突出团结协作的主题 。它朴实又艺术的把我们国家坚持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表达的淋漓尽致。
千余人军乐团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奏响乐章时,我忽然意识到:这整场阅兵就是一场恢宏的交响画作。徒步方队的节奏是坚定有力的低音部,装备阵列的轰鸣是震撼人心的中声部,空中梯队的呼啸则成为划破长空的高音部。而所有观众眼中闪烁的泪光,正是这幅巨作最动人的光泽。
作为艺术家,我深知和平、稳定、安全的环境是艺术创作的保障。在这场阅兵中,我看到的不仅是尖端装备,更是一个民族用科技与艺术共同编织的和平屏障。生活在这样的国度,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幅盛世长卷中的幸运笔触,在和平与尊严的守护下,尽情描绘生活的绚烂色彩。
当最后一架战机消失在远天,我默默收起心中的画板。这场阅兵给予我的不是简单的视觉冲击,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信——在这里,最坚硬的钢铁与最柔软的艺术相拥,共同守护着世间最美好的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
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
湖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
执行主席
舒勇
2025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