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剑
智慧城市是数字时代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把“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列为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重点任务,为新型城镇化插上了数字羽翼,也为破解“城市病”开出了技术药方。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不仅能让城市运转更有序、资源配置更合理,更能让百姓的生活更舒心、更具获得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关键在于以技术赋能打破“信息壁垒”。以往,“多头跑、反复交材料”的办事体验,“数据分散、各自为政”的治理困境……是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如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让曾经的治理模式和办事体验发生改变。从“一网通办”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一次登录、全程通办”,到电子证照替代纸质材料实现“免提交、零跑腿”;从城市大脑实时汇聚交通、环保、安防等多领域数据,到智能调度系统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公共出行路线……智慧城市技术正在打通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城市决策更科学、响应更迅速。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技术应用,推动数据互联互通,让城市治理更加高效便捷。
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核心在于以服务升级回应“民生期盼”。城市的核心是人,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以百姓的感受为标尺。在社区,智能门禁、智慧家医、智慧养老平台等让居家生活更安全便捷,老年人通过一键呼叫就能获得紧急救助、家政服务;在校园,智慧教育系统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通过在线课堂聆听名师授课;在医院,预约挂号、在线问诊、检查报告电子化等功能,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让就医流程更顺畅;在商圈,智慧停车、无感支付等服务,让消费体验更高效舒心。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从“一老一小”到“全民普惠”,智慧城市正以精细化服务,把便捷嵌入生活的每一个场景,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城市有温度、服务有精度”的治理智慧。
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基础在于以协同治理筑牢“安全底线”。高效运转的城市,离不开坚实的安全保障。智慧城市通过整合视频监控、物联网传感器、应急指挥系统等资源,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安全防护网。在消防安全领域,智能烟感探测器实时监测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并联动消防部门处置;在公共安全领域,AI视频分析技术能快速识别人群聚集、异常行为等风险点,助力警方精准防控;在应急管理领域,大数据预测预警系统可提前研判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为转移群众、调配物资争取宝贵时间。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治理模式,既提升了城市应对风险的能力、增强了城市韧性,也为城市的高效运转筑牢了安全屏障,让便捷与安全相得益彰。
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还需要更新理念与制度保障。要坚持“以人为本”,避免技术至上、重建设轻应用的误区,让技术服务于人的需求;要打破部门壁垒,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政务、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深度协同;要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缩小数字鸿沟,让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也能便捷享受智慧城市成果;要注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让百姓放心使用各类智能服务;要保留线下人工通道,及时沟通、反馈、解决问题,让技术进步与人工服务协调进步,服务更多群体。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治理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样化、动态化、复杂化。构建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有助于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理念的持续更新、机制的日益完善,智慧城市必将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宜居、更具韧性,给百姓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和摸得着的幸福。(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编辑:李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