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18年 12月刊
P. 18
部长之声
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用人体制机制,为艺 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增强自我
术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展示才华平台。 发展能力。通过坚持不懈推动改革,国有文艺院
注重对新的文艺群体的引导服务,使他们成为繁 团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演出市场日益活跃、社会
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效益日益提升。
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不断加大对民营院团的扶持力度,通过
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坚持随 放宽市场准入、简化演出审批程序、营造良好市
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讴歌党、讴歌祖国、 场环境、加强创作指导和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
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坚持洋为中用、兼收并蓄, 支持民营文艺院团发展。2007年至2017年,全国
不断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推出京剧《曹 艺术表演团体数量从4512个增加到15472个,从
操与杨修》《西安事变》《华子良》、昆曲《临川 业人员从22万人增加到40多万人,其中民营文艺
四梦》、豫剧《焦裕禄》、评剧《母亲》、秦腔《西 表演团体达到13583个、从业人员达到28万人,成
京故事》、川剧《金子》、越剧《陆游与唐婉》、晋 为艺术创作生产的生力军,涌现出宋城演艺发展
剧《傅山进京》、话剧《天下第一楼》《谷文昌》、 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儿童剧《大山里的红灯笼》、歌剧《苍原》《原
野》《党的女儿》《马向阳下乡记》、舞剧《丝路
坚持以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花雨》《粉墨春秋》、芭蕾舞剧《八女投江》《敦
煌》、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交响乐《龙声华 文艺是世界语言,是最好的交流方式,最容
韵》、民族音乐会《泱泱国风》等一批思想精深、 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我们始终把文艺交流作
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通过舞台艺术作
的优秀作品,复排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 品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努力推动芭蕾
等一批经典作品。中国政府文化艺术奖文华奖自 舞剧《红色娘子军》、民族乐剧《印象?国乐》、
1991年创立以来,共有近700部舞台艺术作品获 舞剧《沙湾往事》等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展示当
得奖励;“群星奖”自2002年创立以来,共评出获 代中国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的文艺精
奖作品3000多件。 品走出去,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有力
展示了中华文化形象、中国国家形象。全力配合
元首外交、党和国家重大主客场外交活动,二十
坚持以改革激发院团发展活力
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
文化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 杭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
动力所在。我们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千年之约》等一系列演出活动的成功举办,让
和舞台艺术创作规律,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事业 外国友人通过欣赏艺术表演深化对中国的认识、
文艺院团改革,扶持民营文艺院团发展,完善管 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及
理体制、创新生产经营机制,不断激发文艺院团 相关国家的艺术交流合作,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
创新创造活力。 际剧院联盟、艺术节联盟,成功举办丝绸之路国
我们始终坚定改革方向,努力探索国有文艺 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活动,在
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艺术交流中促进民心相通。以各类文化年(节)、
的有效路径,推动其做优做强。不断加大扶持力 欢乐春节等文化交流品牌活动和海外中国文化中
度,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健全财政保障机制,为国 心为平台,推动我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走出去,
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国有文 让外国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加
艺院团强化内部机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着力提高 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市场适应能力和发展活力,探索建立社会效益与 李晗编辑
16 2018.12.20
WWW.ZGCSJ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