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19年12月刊
P. 17

时政










                     纠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建立完善市场主体诚                        (七)加强专业技术支撑。加强科技研发,通过
                     信档案“黑名单”制度,实施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                     源头追溯、实时监测、在线识别等技术手段强化知
                     管,建立重复侵权、故意侵权企业名录社会公布制                     识产权保护。建设侵权假冒线索智能检测系统,提升
                     度,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逐步建立全领域知识                     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效率及精准度。在知识产权行政
                     产权保护案例指导机制和重大案件公开审理机制。                     执法案件处理和司法活动中引入技术调查官制度,
                     加强对案件异地执行的督促检查,推动形成统一公                     协助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准确高效认定技术事
                     平的法治环境。                                    实。探索加强知识产权侵权鉴定能力建设,研究建
                         (四)完善新业态新领域保护制度。针对新业                   立侵权损害评估制度,进一步加强司法鉴定机构专
                     态新领域发展现状,研究加强专利、商标、著作权、                    业化、程序规范化建设。
                     植物新品种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保护。探索建
                     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药品专利期限补偿制度。研究
                                                                四、优化协作衔接机制,突破知识产权快保
                     加强体育赛事转播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公证电子存
                                                                护关键环节
                     证技术推广应用。研究建立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
                     规则,制定电商平台保护管理标准。编制发布企业知                       (八)优化授权确权维权衔接程序。加强专利、
                     识产权保护指南,制定合同范本、维权流程等操作指                    商标、植物新品种等审查能力建设,进一步压缩审查
                     引,鼓励企业加强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持续优化大众                    周期。重点提高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审查质量,
                     创业万众创新保护环境。研究制定传统文化、传统知                    强化源头保护。进一步发挥专利商标行政确权远程
                     识等领域保护办法,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审理、异地审理制度在重大侵权行政执法案件处理
                                                                中的作用。健全行政确权、公证存证、仲裁、调解、行
                                                                政执法、司法保护之间的衔接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
                     三、加强社会监督共治,构建知识产权大保
                                                                共享,形成各渠道有机衔接、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
                     护工作格局
                                                                切实提高维权效率。
                         (五)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人大监督,开展                     (九)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办案协作。制定跨部
                     知识产权执法检查。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定期                     门案件处理规程,健全部门间重大案件联合查办和
                     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调研。建立健全奖优惩劣制                     移交机制。健全行政执法部门与公安部门对涉嫌犯
                     度,提高执法监管效能。加强监督问责,推动落实行                    罪的知识产权案件查办工作衔接机制。在案件多发
                     政执法信息公开相关规定,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公开                     地区探索建立仲裁、调解优先推荐机制。建立健全
                     执法办案信息,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知识产权案件分流制度,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
                         (六)建立健全社会共治模式。完善知识产权仲                  革。推动建立省级行政区内知识产权案件跨区域审
                     裁、调解、公证工作机制,培育和发展仲裁机构、调                    理机制,充分发挥法院案件指定管辖机制作用,有效
                     解组织和公证机构。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建立知识产                    打破地方保护。
                     权保护自律和信息沟通机制。引导代理行业加强自律                       (十)推动简易案件和纠纷快速处理。建立重
                     自治,全面提升代理机构监管水平。加强诚信体系建                    点关注市场名录,针对电商平台、展会、专业市场、进
                     设,将知识产权出质登记、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                    出口等关键领域和环节构建行政执法、仲裁、调解等
                     等涉企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统一                     快速处理渠道。推动电商平台建立有效运用专利权
                     归集并依法公示。建立健全志愿者制度,调动社会力                    评价报告快速处置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投
                     量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治理。                             诉制度。指导各类网站规范管理,删除侵权内容,屏





                                                                                                          15
                                                                                                   2019.12.20
                                                                                                   WWW.ZGCSJS.ORG.CN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