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2021 5月刊
P. 15
部长之声
二、城市节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构建健康的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转变城市开
支撑 发建设方式,有效提升城市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治
理、水安全保障水平。
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从农业农村
向城镇转移,分散的农业用水转化为集中的城市用
四、结合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城市节水
水,水资源利用方式发生根本改变,水资源利用的集
工作
约程度整体得到提升。然而,水资源承载能力偏弱的
问题始终困扰城市的发展。一方面,我国水资源“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子薄”,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
面,部分城市的发展理念出现偏差,节水意识弱,宁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可花费高代价远距离调水,也不愿意自身挖潜节水,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
导致水资源难以承载城市的发展。 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
推进城市节水,是主动适应我国水资源形势、提 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转变
高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重要路径。要深化对水资 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对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
源短缺形势的认识,摒弃单纯依靠增加外调水供给 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做法。要突出“创新、协调、绿色、 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城市节
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对城市节水的引领作用,推 水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统筹供水安
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广泛发动群众、企 全保障、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老旧小区改
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参 造等工作,推动城市水资源节约集约水平不断提升。
与到城市节水中来,营造有利于促进城市节水的经济 推动再生水的就近利用、生态利用、循环利用。
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激发城市节水的内生动 坚持集散结合,结合城市组团式发展,合理布局污水
力,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发挥城市节水的综合效益。 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优先将再生水作为河湖湿地
生态补水,促进再生水成为城市的“第二水源”。狠
抓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加快城市供水设施智能化
三、城市节水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需要
改造和建设,构建涵盖水量、水压、水质以及供水设
城市是扩内需补短板、增投资促消费、建设强 施和用户等动态信息的城市供水物联网。全面改造使
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战场。城市节水应贯穿在城市规 用超过年限、材质落后、漏损严重、瓶颈管段的市政
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和产业发展的全链条,推动 供水管网,有序推动小区内部供水设施的改造。
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升城市产业发 5月9日至15日是2021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
展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发挥城市节水对经济 周,本次宣传周主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
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型城市”。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开始于1992年,
强化“节水即是减排、节水即是治污”的意识, 迄今已连续举办30届,已成为城市节水宣传的主阵
持续推进优水优用、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降低碳排 地、主平台。各地结合每年的宣传主题深入开展节水
放。通过系统性节水,减少城市新鲜水的取用量、污 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等活动,不断创新
水产生和处理量,提高再生水利用量,降低城市水系 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推动节水理念深入人心,
统运行过程中的能耗、药耗等,实现降碳减排。在流 节水正在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域、区域和城市尺度上,打通制约水循环的“堵点”, 董淼编辑
13
2021.05.20
WWW.ZGCSJ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