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城市建设 24年 7月刊
P. 9

高层








              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强调,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
              中,我们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多重要经
              验,主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
              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四个面
              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坚持培育创新
              文化,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这些经验必
              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
              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
              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
              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                    习近平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右)和清华
              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                   大学薛其坤院士(左)颁奖。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未来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构
              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充
              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
              好发挥政府作用,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
              形成共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加强国
              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
              度,鼓励自由探索,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习近平指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
              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现代化产业
              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加高质量科
              技供给,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运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两位最高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企业科技创                     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
                                                       奖的代表颁发证书。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做好科技
              金融这篇文章。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                  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
              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优化                   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
              配置。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改进科技计划管                   培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
              理,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加快健全符合科研                   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完善激励                      习近平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制度,释放创新活力。                              体理念,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深入践行
                  习近平指出,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                 国际科技合作倡议,进一步拓宽政府和民间交流
              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                   合作渠道,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作用,支
              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                   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攻关。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
              人才队伍。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                   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
              养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加快建                   战,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7
                                                                                                   2024.07.20
                                                                                                   WWW.ZGCSJS.ORG.CN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