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2024年增刊
P. 15
2024中国城市宜居指数
第 1 章:宜居城市背景
宜居城市是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包括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
经济和谐、美誉度高等。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宜居城市通常具备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
生态与自然环境以及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等,能够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体验,满足人们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多
样化需求。
宜居城市概念的发展历程
1996 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人类居住的概念,并迅速在国际社会形成广泛共识,
成为 21 世纪新的城市观。近年来,城市发展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阶段。在这
一过程中,城市的扩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带来了人群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空间紧张、生态质量下降等挑战。
与此同时,人们对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的要求不断提高,促使人们更加关注人居环境及自身的生存状态。
发达国家对宜居城市建设的关注始于对人居环境的重视。1976 年,联合国召开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
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服务”,并成立了联合国人居委员会(CHS)和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UNCHS)。
1989 年,设立了全球最高规格的“联合国人居环境奖”。1996 年,提出了“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城市化进
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发展主题。相关机构和奖项如“联合国人居中心”“联合国人居委员会”“联合
国人居环境奖”等,使这些概念在实践中逐步展开。2005 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宜
居城市”概念。
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在发展过程逐渐面临如城市人群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对城市的可
持续性发展和经济的稳步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宜居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也更加关注人
居环境及自身的生存状态,这也促使城市必须朝着更加宜居的方向发展。
后疫情时代的城市发展需求
前几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导致各国经济遭受重创,贸易和人员往来近
乎停滞、产业链濒临断裂,城市发展陷入困境。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对城市的宜居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更加
重视城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应急管理能力、社区建设以及居民的身心健康等。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在规划、建设
和治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提升城市的韧性和宜居性,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与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各类宜居城市排名层出不穷。近年来,英国经济学人集团(The Economist Group)旗下商
9
2024.12.31
WWW.ZGCSJ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