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城市生活 >

【基层金点子】“老警”沉一线,他们是守护社区的“智囊团”

2025年11月21日 18:15:07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近年来,为抓好基层治理重要环节,泽州县公安局积极响应公安部“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号召,坚持警情导向与人岗相适,将13名经验丰富的老民警精准派驻至治安环境复杂的社区,发挥他们有能力、有经验、有时间的优势改善治理环境,如今,“老警智慧”正在书写社区的平安“新”篇。

张红军:脚板警务,他是社区里的“活地图”

今年8月,从拘留所所长岗位退下来的张红军调任至金村镇青年城社区警务站。作为新建社区,青年城地处城乡接合部,常住人口2400余人,出租房、网约房和商铺遍布,社区内外人流每天大量进出,治安环境复杂,如何快速掌握社区情况,成了张红军面临的首要问题。

“底数清、情况明,社区工作才好下手。”张红军到任不久,就带队实地考察情况,将所有房源精准划分为自住、出租和网约房三类,并将人流量大、隐患多的网约房和沿街商铺列为管理重点。针对网约房,他联合平台与市场监管部门,健全信息登记与安全检测机制,从源头减少因人员无序流动而可能引发的各类警情。针对人流密集的街面商铺,他积极联系各家商户并建立起“一店一档”的管理台账,在他的带动下,全小区100多家商铺建立了互助互动微信群,隐患排查更加便捷,经营环境更规范、更安全。开饸饹馆的老刘说:“有什么事,群里喊一声,张警官和我们一起想办法!”

为做实做稳“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张红军下了大功夫。他一方面把办公桌搬到小区物业隔壁,就地设立信息采集点,线上线下发布公告引导居民前来登记信息,没过多久就和多半居民混了个“脸熟”;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带队拿着表格和二维码,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他说:“情况到底怎么样,表格不会说话,是群众告诉我的。”短短三个月,他采集到1000余户居民信息,也和居民们做到了“双向熟悉”。

如今,张红军已经成了社区里的“活地图”,哪门哪户住着人,他心里全都有数。街坊邻居在他的带动下也渐渐互相熟络起来,青年城社区正在老警匆匆的脚步中,织出一张密密的平安网络。

秦小军:与时俱进,构建文明友好新社区

“秦警官,又来这边转啊!”清晨,过路的居民们向一位巡逻的老民警打着招呼。他是社区民警秦小军,从警近40年,他干过经侦、禁毒,还有着十几年基层派出所所长的经验,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主动请缨沉入社区,成为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如今以“50+”的年纪,依然活跃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社区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月初,幸福里小区两户居民因养狗问题产生纠纷。住户老张反映,楼上邻居家的泰迪犬每晚吠叫不止,严重影响日常休息;而邻居小陈则认为是老张过于敏感。得知情况后,秦小军并没有简单处理,而是以此为契机推动社区文明养犬。他走访多户居民,组织召开“文明养狗谈心会”,让大家倾诉困扰、增进理解。会后,他牵头物业、业委会及居民代表制定了《幸福里小区文明养狗公约》,小区里立起了文明养宠提示牌,邻里之间也从“对面不相识”变成“有事好商量”。

在平时,秦小军喜欢接触新事物,他从年轻人那里学习使用互联网,还热心上网给年龄大的居民们解决问题。9月份有居民反映某些户型窗户过低,开窗面积太大,存在安全隐患。秦小军听说后多方打听,在网上查找解决方案,最终在小区推广“窗户限位器”,只要几块钱,就可以限制窗户打开,得到居民们连连称赞。

秦小军笑着说:“社区在变,群众在变,当社区民警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在他看来,年龄从来不是学习的障碍,而服务群众的方法,永远需要进步创新。

找准症结,打开闹市区治理新局面

彭拥军是南村派出所杨洼警务室刚到的老民警,短短三个月时间,已经成为警务室的“定盘星”。90年参加工作至今,他干过派出所,也当过督察大队长,到岗后,他快速梳理出辖区人口、校园、商铺“三个密集”的特点,为了改善社区治理环境,他从关键点着手,率先破解辖区治安两大难题。

凤城路沿途夜市烟火缭绕,热闹非凡,然而流动摊贩抢占摊位、占道经营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影响居民出行,尤其是在放学时段,人群拥堵埋下安全隐患。面对这一难题,彭拥军没有简单“一刀切”,而是积极联动社区、行政执法等部门,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共同推进夜市规范。一方面,他与执法人员实地调研,对龙凤苑小区周边商业门店和流动摊贩的区域划分、经营时间进行科学规划,引导商户有序经营。另一方面,他始终秉持“劝导为主、处罚为辅”的柔性执法理念,一次次走进摊贩中间,耐心讲解占道经营的安全隐患,劝说其进入指定区域,推动形成“摊清、路畅”的良好局面。

另一大“难题”是某大厦周边的电动摩托车乱停乱放问题。这里汇集了超市、培训机构和企业,乱停的电动车常常堵住人行道,还存在被盗风险。“光靠处罚解决不了问题,得让大家养成好习惯。”彭拥军主动联系交管部门设置便民上牌点,协调物业划出专用停车区,还发动网格员、志愿者组成“文明停车劝导队”,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他亲自带队巡查,面对群众的不理解,耐心解释劝导。

超市门口,正在停车的李女士认出了彭拥军:“彭警官,又见到您了!现在大家都自觉停到车位里,我的车再也没丢过。”经过三个月的整治,闹市区也逐渐变得井井有条。

从机关到社区,从指挥员到战斗员、服务员,泽州县公安局的老民警们已经成为社区警务的“压舱石”。他们运用经久累积的社区工作方法,驾驭警务新模式,为基层治理解锁老警的“平安密码”。

(作者为泽州县公安局 张哲培 张艺苑)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张瑞
关闭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