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20年 12月刊
P. 19
高层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形成社会主义家 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庭文明新风尚。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
的网络文化,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
(二)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 供给。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
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更好 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丰 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
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必须坚持 统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提高
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 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 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
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切实把公共 条件,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
文化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着力增强人民文化 业带建设,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
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把发展 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
文艺事业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 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
作导向,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 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
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 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要加快推进媒体深度 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
融合,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 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用得好是真本事,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 (四)着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
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动构 话。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既是传承弘扬中华文
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 化、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的过程,又是吸纳外
局。要聚焦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发展 来文化文明精华、推动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的过
不充分问题,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 程。必须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以更
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 自信的心态、更宽广的胸怀,深入开展同各国文
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城乡文 化交流合作,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对彼
化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 此文化文明的理解、欣赏和借鉴,让各国人民更
和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版本馆、国家文献储 好了解中国,让中国人民更好了解世界。要以讲
备库、智慧广电等工程。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 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介绍阐释中国理念、中国
新性发展,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 道路、中国主张,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 不断增进理解、扩大认同。特别是要讲好中国共
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 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
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 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血肉联系的故事、中
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推动中华文化展 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帮助国际社
现永久魅力、焕发时代风采。 会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
(三)着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是满足 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要
人民多样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 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坚持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 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多运用对方听得懂、易
求。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8 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述方式,搭建起中国人民
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万多亿元,占国 同各国人民有效互动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好读
内生产总值4.48%。当然,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 懂中国。
董淼编辑
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是否符合高质量发展
要求,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要坚持把社
17
2020.12.20
WWW.ZGCSJ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