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城市建设 2023年 6月刊
P. 17

时政





              学位配置标准,市、县合理规划并保障足够建设用地,                    台,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完善学校管理和
              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规定,加快城镇学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积极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
              校扩容增位,切实解决人口集中流入地区教育资源供                     均衡创建和督导评估认定工作。
              需矛盾。将学生上学路径和校园周边交通环境改造作                        4.保障群体公平发展。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
              为城市规划建设重要任务,抓紧改造到位。优先发展                     重点,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免
              乡村教育,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加强义务教育巩                     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确保不同
              固情况年度监测,持续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水平;                     群体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完善灵活就业人员
              科学制定城乡学校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                     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居住证申领政策,健全以居住证
              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全面推进城乡学                     为主要依据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
              校共同体建设,健全城乡学校帮扶激励机制,确保乡                     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
              村学校都有城镇学校对口帮扶;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                     障范围。完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
              教育平台建设,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数字教育                     童、困境儿童精准摸排机制,加强教育保障和关爱保
              资源平台体系,提供系列化精品化、覆盖德智体美劳                     护,优先保障寄宿、交通、营养需求,强化人文关怀和
              全面育人的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数字教育资源呈现形                     心理疏导;做好特困学生救助供养,保障基本学习、
              式,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服务农村边远地                     生活需求。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普
              区提高教育质量。                                    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健全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
                  3.加快校际均衡发展。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                   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完善集团化办                     的特殊教育服务机制。坚持精准分析学情,全面建立
              学和学区制管理办法及运行机制,促进校际间管理、                     学校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健全面向全体学生的个
              教学、教研紧密融合,强化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                    性化培养机制,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条件。加快学
              共享,加快实现集团内、学区内校际优质均衡,为县域                    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新优质学校成                     善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需
              长,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实施校长教师有序交                    要建设必要的义务教育阶段专门学校,加强对有严重
              流轮岗行动计划,科学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                     不良行为未成年学生的教育矫治。
              革,从城市、农村等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完善交流轮                       5.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全面改善民族地区办
              岗保障与激励机制,将到乡村学校或办学条件薄弱学                     学条件,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
              校任教1年以上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3年以上                   建设,强化思想政治素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科专
              作为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推动优秀校长和骨                     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专门培训,加大“特岗计
              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学校流动;原则上在                    划”、“国培计划”等项目向民族地区倾斜力度,推进
              同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校长和优秀骨干教                     教育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引导和支持优秀教师到
              师应优先进行交流轮岗,各地区要以县(市、区、旗)为                   民族地区学校帮扶任教。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
              单位,制定校长和优秀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具体实施方                     教育纳入学校育人全过程,筑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
              案,加快实现县域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对培养、输                    同体思想基础。
              送优秀骨干教师的学校给予奖励支持,对作出突出贡                        6.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
              献的校长教师在各级评优表彰工作中予以倾斜,按照国                    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切实落实政府责任,逐步提高
              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积极探索建立新招聘教师                     经费保障水平。坚持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提
              在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见习培养制度。聚焦新课程、                     供。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加大对教育教学和教师
              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加大“国培计划”实施力度,                   队伍建设投入力度,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促进义
              推动省、市、县、学校开展校长教师全员培训,优化师范                   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
              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                     策,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办法,
              建设行动,全面提高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师教育教                     依据困难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快实施艰苦边远地
              学水平。支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精品课遴选                    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
              工作,大力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提高教师数字素养                    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具备条件的地区
              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                     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学校提供安保、食堂、

                                                                                                          15
                                                                                                   2023.06.20
                                                                                                   WWW.ZGCSJS.ORG.CN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