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19年 8月刊
P. 18

时政








                     一套机构、一块牌子。                                 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每个自然保护地作
                         (九)归并优化相邻自然保护地。制定自然保护                  为独立的登记单元,清晰界定区域内各类自然资源
                     地整合优化办法,明确整合归并规则,严格报批程                     资产的产权主体,划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使
                     序。对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内相邻、相连的各类自然保                    用权的边界,明确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种类、面积和
                     护地,打破因行政区划、资源分类造成的条块割裂局                    权属性质,逐步落实自然保护地内全民所有自然资
                     面,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完整、物种栖息地连通、保护                    源资产代行主体与权利内容,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
                     管理统一的原则进行合并重组,合理确定归并后的自                    产实行协议管理。
                     然保护地类型和功能定位,优化边界范围和功能分                        (十四)实行自然保护地差别化管控。根据各类
                     区,被归并的自然保护地名称和机构不再保留,解决                    自然保护地功能定位,既严格保护又便于基层操作,
                     保护管理分割、保护地破碎和孤岛化问题,实现对自                    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在上述整合和归并中,对涉                    实行分区管控,原则上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
                     及国际履约的自然保护地,可以暂时保留履行相关国                    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自然公园原则上按一
                     际公约时的名称。                                   般控制区管理,限制人为活动。结合历史遗留问题处
                                                                理,分类分区制定管理规范。
                     三、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
                                                                四、创新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机制
                         (十)统一管理自然保护地。理顺现有各类自然
                     保护地管理职能,提出自然保护地设立、晋(降)级、                      (十五)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以自然恢复为
                     调整和退出规则,制定自然保护地政策、制度和标准                    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分区分类开展受损自然生
                     规范,实行全过程统一管理。建立统一调查监测体                     态系统修复。建设生态廊道、开展重要栖息地恢复
                     系,建设智慧自然保护地,制定以生态资产和生态服                    和废弃地修复。加强野外保护站点、巡护路网、监测
                     务价值为核心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办法。各地区                     监控、应急救灾、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疫
                     各部门不得自行设立新的自然保护地类型。                        源疫病防控等保护管理设施建设,利用高科技手段
                         (十一)分级行使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结合自                  和现代化设备促进自然保育、巡护和监测的信息化、
                     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构建自然保护地分级管                     智能化。配置管理队伍的技术装备,逐步实现规范
                     理体制。按照生态系统重要程度,将国家公园等自然                    化和标准化。
                     保护地分为中央直接管理、中央地方共同管理和地                        (十六)分类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自然保
                     方管理3类,实行分级设立、分级管理。中央直接管                    护地进行科学评估,将保护价值低的建制城镇、村
                     理和中央地方共同管理的自然保护地由国家批准设                     屯或人口密集区域、社区民生设施等调整出自然保
                     立;地方管理的自然保护地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管                    护地范围。结合精准扶贫、生态扶贫,核心保护区内
                     理主体由省级政府确定。探索公益治理、社区治理、                    原住居民应实施有序搬迁,对暂时不能搬迁的,可
                     共同治理等保护方式。                                 以设立过渡期,允许开展必要的、基本的生产活动,
                         (十二)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并勘界立标。                  但不能再扩大发展。依法清理整治探矿采矿、水电开
                     制定自然保护地范围和区划调整办法,依规开展调                     发、工业建设等项目,通过分类处置方式有序退出;
                     整工作。制定自然保护地边界勘定方案、确认程序和                    根据历史沿革与保护需要,依法依规对自然保护地
                     标识系统,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定标并建立矢量数                     内的耕地实施退田还林还草还湖还湿。
                     据库,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在重要地段、重要部位                       (十七)创新自然资源使用制度。按照标准科学
                     设立界桩和标识牌。确因技术原因引起的数据、图件                    评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和资源利用的生态风险,明确
                     与现地不符等问题可以按管理程序一次性纠正。                      自然保护地内自然资源利用方式,规范利用行为,全
                         (十三)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进一步完                  面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界定各类自然资




               16 2019.08.20
              WWW.ZGCSJS.ORG.CN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