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城市建设 24年 10月刊
P. 18
部长之声
金,保障财政支出需要。 揽子化债方案。国务院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各省
二是切实保障各项重点支出。坚持党政机关习 份制定具体化债方案。各有关部门、各级地方党委和
惯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资 政府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了更多的务实举措,财政部
金用于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确保重点支出力度 安排了超过2.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支持地方
不减。从刚才罗列的几个数字就可以看到,重点支 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清理拖欠企
出都保持较高幅度增长。强化科技、教育等重点支 业账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了整体缓解。截至
出保障,落实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基本公 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
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提标等民生政策,有力支 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债务风险可控。
持乡村全面振兴、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 2024年以来,经履行相关程序,财政部已经安
略,保障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排了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三是用足用好各类债务资金。目前,增发国债正 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化
在加快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在陆续下达使用。专 债压力,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
项债券方面,待发额度加上已发未用的资金,后三个 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
月各地共有2.3万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可安排使用。我 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
们将督促地方切实用好各类债券资金,加快项目实 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
施进度,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拨付资金,尽快形成实 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
物工作量,发挥对投资的拉动作用。 明。需要强调的是,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
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这无疑是一
加力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 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
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事关发展和安 “三保”。
全、事关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2015年以来, 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压实地
党中央要求建立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 方化债主体责任,指导地方稳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制,开好“前门”、严堵“后门”,坚决遏制隐性债务 和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同时,对违法违规举债问题严
规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切实防范债务风险。财 肃查处问责并限时整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
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相继采取了一系 一起,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的风险。
列的措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政府债务,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闭环”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债务 支持地方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风险较低的北京、上海、广东实现存量隐性债务清
零,在债务风险较高的县区开展化债试点,联合相 做好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这
关部门防范化解融资平台隐性债务风险、加强政府 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保”,是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投资项目管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主体责 的基本要求,也是财政的基本职能。2024年,财政
任,建立了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统筹开展债务管 部不断健全覆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动态监测、应
理和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通过安排财政资金、动用资 急处置的“三保”管理体系,推动基层“三保”平稳
产资源等方式积极偿还债务,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 运行。我们主要有以下四个措施:一是加强基层“三
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保”财力保障。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
2022年下半年开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 付预算超过10万亿元,并督促地方将财力下沉基层,
方出现了债务风险隐患。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 优先足额安排“三保”经费预算。我们这里所说的基
议要求,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 层,主要是县一级。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我们按
16 2024.10.20
WWW.ZGCSJ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