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18年 10月
P. 15
时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坚持遵循乡村发展
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 规律,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加强和
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 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
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 治保障。这些重大举措和开创性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发
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 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
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 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生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 能力明显增强,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1.2万亿
效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 斤以上,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基本载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 蓬勃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得到初步遏制,农业
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 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
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 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重要农
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 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农村创新创业和投
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资兴业蔚然成风,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城乡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 一体化迈出新步伐,5年间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
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 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农村消费持续
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 增长,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脱贫攻坚开创新
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 局面,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过去5年累计
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8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 新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加
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 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
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 村社会焕发新气象。
社会全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 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
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 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
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 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
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
国的磅礴力量。 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
第二章 振兴基础 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 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人才匮乏;农村基础
来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三 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
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把解决好 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农村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切实把农业农村 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脱贫攻坚任
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 务依然艰巨;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
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
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
革作为主线,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坚持绿色生态导 待强化。
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 第三章 发展态势
13
2018.10.20
WWW.ZGCSJ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