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城市建设 23年 3月刊
P. 14
聚焦两会
和反不正当竞争,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 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国家 等作用。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
查制度,改革反垄断执法体制。依法规 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 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全面质
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依法坚决管控 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好 量管理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制造
资本无序扩张。不断优化服务,推进政 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支持新型研发机 的品质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务服务集成办理,压减各类证明事项, 构发展。推进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五)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推进区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90%以上的政务服 建设,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围绕构建新
务实现网上可办,户籍证明、社保转接 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国基 发展格局,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
等200多项群众经常办理事项实现跨省 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改革科研项目 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
通办。取消所有省界高速公路收费站。 和经费管理制度,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 长动力源。
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登记 人员更大自主权,努力将广大科技人员 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疫情
管理、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保障中小 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加强知 发生前,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
企业款项支付等条例。改革给人们经商 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动力。促进国际 主要拉动力。面对需求不足甚至出现收
办企业更多便利和空间,去年底企业数 科技交流合作。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企 缩,推动消费尽快恢复。多渠道促进居
量超过52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1.1亿 业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 民增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支持
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6亿户、是十年 除比例,将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 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汽车保有量突
前的3倍,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业分别从50%、75%提高至100%,并阶段 破3亿辆、增长46.7%。推动线上线下消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 性扩大到所有适用行业,对企业投入基 费深度融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
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 础研究、购置设备给予政策支持,各类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5.8%提高
“两个毫不动摇”。完成国企改革三年 支持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年度规模已 到27.2%。发展城市社区便民商业,完善
行动任务,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 超过万亿元。创设支持创新的金融政策 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帮扶旅游业发
企聚焦主责主业优化重组、提质增效。 工具,引导创业投资等发展。企业研发 展。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扩大有
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破除各种隐性 投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大批创新企业 效投资。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预算内
壁垒,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提振民 脱颖而出。 投资引导和撬动社会投资成倍增加,增
间投资信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 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制造业 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重点支持交
企业家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 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促进工业经 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民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预算 济平稳运行,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 生工程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
管理体制改革,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推 定。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 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开展重点产业强 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统筹
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构 链补链行动。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 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
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工程。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 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中西部地区
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动金融监 造,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 经济增速总体高于东部地区。加大对革
管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中小银行补充资 至全部制造业。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 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力
本和改革化险,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 药、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 度,中央财政对相关地区转移支付资金
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金融 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数字经济 比五年前增长66.8%。推进京津冀协同
稳定法治建设。 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网络提 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速降费,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供给 用户数增加到14.5亿户。支持工业互联 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发
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家和地方创新体 网发展,有力促进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 展海洋经济。支持经济困难地区发展,
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紧紧依靠创新 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促进 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鼓励有条件
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培育壮大 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其带动就 地区更大发挥带动作用,推动形成更多
发展新动能,有效应对外部打压遏制。 业创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 新的增长极增长带。
12
12 2023.03.202023.03.20
W
WWW.ZGCSJS.ORG.CNWW.ZGCSJS.ORG.CN